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内容提要] 现阶段,职业中学的发展前景看似"低迷",能否出现"山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出路在于要开展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关 键 词 ]创新意识 知识教育观 创新思维
本文所指的职业中学,包括独立设置的职业高中、职业中学以及成人高校附设的职业中等学校,如电大举办的电视中专普通班。职业中学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一代产业大军的摇篮。由于,长期受"精英教育"的影响,职业中学学生的素质教育往往受到忽视。如果不把职业中学的素质教育摆上重要的位置,必将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后腿。道理很简单,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其应用最后是要靠第一线的产业工人去操作。作为培养产业工人的职业中学,如果不端正教育指导思想,不改变办学观念,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肯定是没有出路的。职业中学要走出目前的办学困境,必须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狠下功夫。笔者试从学生的心理、认知角度,提出一些看法,以引起政府有关方面及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一、激发创新动机,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职业中学教育成效的最高标准。作为职业中学教育首先应该明确,创新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当人与环境发生信息交互时,就会导致需求动机的产生,在一定的价值导向支配下,就会转化为个体行为的动力。因此,对职业中学学生不能不加分析地认为他们是文化素质低下,天生的"笨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发他们的智力,创新能力同样是能够培养出来的。科学史证明,少年牛顿、爱因斯坦也并非是"神童"。因此,对职业中学学生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养成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有一句名言: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现实世界中矛盾的具体反映,无时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意念。同时继续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将平时学习过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加以系统地应用,或者将知识重新组合,结合实际问题,得出新的结论。如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机会会不断地得到强化,最后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在发现问题中,要强调一?quot;疑"字,敢于对现成的观点,结论违背科学精神之处提出大胆的质疑,在质疑中撞出思想火花,在质疑探索中发展创新能力。就目前职业中学的教育现状来说,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质疑精神。而我们一些职业中学的教师则认为:学生连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那还会有什?quot;疑"。其实,这种看法也是偏面的,青年学生生性好奇,求知欲旺盛,只要我们教育得法,何愁学生无"疑"。关键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引导,培养的问题。
2、养成学生爱争论问题的习惯。目前职业中学的教学方式,仍以教师"满堂灌"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研究甚少。不善于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也不善于引导学生的非学习行为转化为正确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大好光阴白白流逝。青年人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这已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提出与学科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或者说让学生结合学科知识自己提出问题,在经过一定的准备后进行讨论,相互辩驳,教师加以点拨,最后归纳总结。讨论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刺激。它可以激励思考,在碰撞中,使智力从"常态"跃升到"激发态",使参与者的思维相互启发,进而获得新的见解和方法。以笔者的教育实践证明,进行讨论式教育,深受学生的欢迎,不仅学生参与面广,而且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被激发,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得到深化,学科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养成学习民主习惯。21世纪的教育应该?quot;教师独尊"的神坛中走出来。很难想象在一个靠"高压"控制的氛围下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有的职业中学教师认为,职业中学学生大多只会吵闹,如不严加管束,学生就会闹事翻天、"出乱子"。就是这种成见,给"专制型"管理提供了思想基础。形成这种看法虽说也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是这种看法没有看到青年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中,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良好的社会意识逐步提升,光靠压服不仅与事无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提倡教育民主,养成学生的民主习惯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外部环境。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多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和其他各类文体等活动。教师的工作过程都可以公开化,有条件的也可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要放?quot;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要求。对学校和班级事务要最大限度的征求、倾听学生的意见。总之,学校一切工作要有民主观点,始终把营造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并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加以具体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创造民主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地运用已有知识去研读教材,用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知识体系,并自由地发表自已的见解,不能让现成的定论束缚学生的思想。教师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这种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自豪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地投入创新活动。以上观点,也得到了教育实验科学的支持:民主型的教学效果最佳,而权威型的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最为不利。
二、更新知识观和知识教育观、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人们已经逐渐地认识到,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上。创新教育不能与传授知识分离开来,没有知识,人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缺乏依据,创新也就失去了基础。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现阶段,职业中学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而言,知识基础薄弱,"后进生"较多。如果光凭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繁琐的练习、盲目的抄写,读背,以及偏重于死记硬背的考试,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这就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不用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当今社会知识的无限发展性和学生在校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职业中学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相比,学生负担相对较轻,这为他们掌握现代通讯技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对新科技、新知识敏感性强,迁移能力迅速提高,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在这方面却显得相对滞后,教师原有的权威日趋失落。在传统的职业中学教育中,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是分离的,或者说,仅反映了从一个维度对知识的认识,即从静态的维度对知识的看法。但从动态的维度看待知识,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更是认识的过程,是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这种动态的知识学习是与思维发展密切联系的。所以,在现代社会的知识理论中,由于知识本身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知识的含义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根据新的知识观、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也是一个创造新知识的活动过程。可见,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quot;知识"。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概念,它决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量的积累,单词的多寡,"内存"的多少,而它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生活的领域,是指利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物化"的程度,即创造力的大小,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的大小。新的知识观和知识教育观对传统的知识和知识教育提出了挑战,虽然它仍然重视知识的传授,但是强调要通过传授知识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和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在知识学习中注意对知识结果的积累和掌握,更关心对知识过程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等。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