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的规范化与技术标准建设(1)(2)
2017-10-04 02:08
导读:该课题通过规范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过程,帮助职业学校开发细致、标准的文本,形成系统、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文件,从而提升其专业建设
该课题通过规范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过程,帮助职业学校开发细致、标准的文本,形成系统、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文件,从而提升其专业建设与教学水平。仅在这一方面,课题研究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上就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系统工作。当然课题也有局限性。如按照图1所示的开发范式,教学标准的开发过程分为两大部分,即职业资格研究(含工作分析)和教学设计,其中教学设计部分相对较为成熟,而资格研究部分对研究的程序、质量标准等还没有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说明。要解决这些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研究项目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研究项目“职业发展变化趋势与国家职业分类体系研究”
该课题涉及本文主题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阐明了职业资格、职业资格研究与课程开发之间的紧密关系。明确了职业资格是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结合点”这一重要特征,职业资格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能力要求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职业资格研究与课程开发是一体化的过程;职业资格是科学研究与职业教育实践结合的产物,是专家设计出的社会产品;资格研究在方法上不是纯粹的科学研究,其过程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定资格标准的政治体制的影响;资格研究的结果只有在被大众接受以后,才能得到劳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回应;可以利用职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资格研究并保证研究的质量。
(四)基于以上项目成果得出的结论
目前,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部已经(直接或间接)开始尝试确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和程序,即一种国际上所谓“权威性”的政府主导的课程开发程序(Benner,1996)。这一程序可能不是纯粹的科学研究方法,而带有很多政策协商的性质,其过程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体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提交的课程开发申请首先要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等。
从总体上说,目前的课程开发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数据收集和加工”的过程,特别是在职业资格研究部分,因为它还没有做到遵守资格研究的“内容主导”原则(Mayring,1990)。如在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中,数控专业人才需求主要是通过较随机的企业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而护理专业的需求则主要通过国际比较等标准化的社会实证方法得出,这就增加了课程开发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比性。同样,上海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范式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尽管提到新的课程体系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是“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但在工作任务分析过程中,却仍然没有找到或提供相应的工具来保证真正按照“工作的结构”来进行工作分析。
三、课程开发的技术标准的未来展望
应当研究和开发一套科学的职业资格分析、课程开发及考核鉴定的技术标准,对课程开发各环节的工作方式、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进行规范,这些环节包括:行业分析、案例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考核评估等。
在国际上,此类技术标准也称为课程开发的“工具包”,其内容涉及课程开发的方方面面,如相关概念、标准程序、实施方法、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以及典型案例等。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工作过程的构建行动,而工作过程的许多环节是隐蔽的,因此,这个标准应同时将隐性的工作过程知识的获取过程进行显性化和明朗化处理,帮助人们在职业标准的基础上,找到现代职业工作的标准特征,并对此作出恰当的描述,同时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及为考核鉴定提供技术指导。
这一技术标准应具备以下功能:在职业教育培训宏观规划方面,能帮助职业院校设置符合劳动力市场和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在课程开发方面,能使职业院校开发的课程计划符合学习者的职业发展规律,并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对应,或能将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完全融人到课程目标中去;在教学培训过程设计方面,能够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1earn situation);外部机构(如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借此对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进行简便而有效地控制。
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是,如何把基于不同学科基础之上的职业资格研究和课程开发方法进行整合,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中国化,将中国的成功经验一般化,从而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方法体系。
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它从多方面探讨职业工作的内容、形式、要求、发展变化以及它们与职业教育培训过程设计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在方法上需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折:
在职业分析方面:传统的职业分析多属于心理学范畴,分析重点多是主观性和社会性问题.如果将分析结果直接运用到教育培训中,会有很大困难,主要是职业工作缺乏专业内涵或深度不够,不足以支撑课程(在职业教育意义上)的专业性;以课程开发为目的(即职业科学范畴的)的职业分析,关注的重点是技术、职业活动和教育培训间的关系,认为工作是可设计的行动,是情境相关和整体化的,其核心分析对象是工作任务,内容是工作过程(Becker,2004)。
在教学设计方面:传统的教学设计针对普通教育,主要是在对教学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何克抗, 2002);而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除一般学习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人的“职业成长规律”,即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发展过程(Rauner,2004)。职业教育应当在学习者不同的职业成长阶段为其提供符合其职业发展特征的学习内容,其关键是提供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导向的案例学习材料。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Becker,W./Meifort,B.Ordnungsbezogene Qualifikations for schung als Grundlage fuer die Entwicklung beruflicher Bildungsgaenge.Bielerfeld:Bertelsmann,2004.
[4]Benner,H.Ordnung der staatliche anerkannten Ausbildungsberufe.Bielerfeld:Bertelsmann,1996.
[5]Mayring,P.Einfuehrung in die qualitative Sozialforschung.Eine Anleitung zu qualitativem Denken.Muenchen:Psychologie,1990.
[6]Ranner,F.(Hg·).Qualifikationsforschung und Curriculum.Bielefeld:Bertelsmann,200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