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思考(1)(2)
2017-10-05 06:49
导读: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考试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
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考试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考试形式
为实现考试的功能,保证考试的目的,还要注意考试形式的选择,由于人的知识、技能、体能、能力、兴趣、理想、态度等外化的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考试的方法和形式的多样性,人的知识、技能、体能、能力、兴趣、理想、态度等外化的形式的不相同,它需要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度和甄别,才能判明被测方面量的大小和质的优劣,每种考试的形式都有特定的功能,选择某种考试形式主要根据课程的性质来确定,学校的传统也有一定的影响。考试的形式一般说来可分为面试、笔试和综合考试,面试又可分为口试、操作技能考试和演示考试等,笔试又可分为闭卷笔试和开卷笔试两种。
闭卷笔试是指不允许学生参考教科书和其他参考资料、仅凭自己的记忆、理解和能力来作答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主要使用于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基础课(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两课”等)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考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易于把握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地操作。考试试卷和评分标准是统一的,考试实施要求是一致的,有各种控制误差的技术处理,所测量的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闪而考试的结果是可靠的、可信的、可比的,但是由于其强调了信度以及实施中的一些条件的限制,在此种形式的考试中,必然在考查操作能力、个性及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受到影响。所以,为克服这方面的局限性,在命题时,可以增加一些综合性和分析的题型,另外,在平时测验和考试中可以加以弥补。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开卷笔试是允许学生参考主要的教科书及其任何参考资料进行考试的一种形式。主要适用于考查较复杂(高层次)的学习结果,特别是不适宜闭卷作答的学习结果。这种考试可用于发现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或生产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用于专业选修或提高课程的考试。撰写论文或报告也可归于此类考试形式。
口试是一种主试者和被试者面对面的问答复试。要求学生反应敏捷,不仅考查学生是否熟练地掌握和临时发挥、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操作技能考试,它是一种直接考试。这种考试是让应试者通过现场操作或具体的丁作实践,直接检验应试者是否具备从事某项丁作的知识、技能、技巧、素质和能力,在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考试中占有较重的份量。
演示考试,也是一种直接考试,即通过现场表演的方式,检验应试者某方面的技艺掌握的熟练与准确程度,以判断应试者是否达到某种规定的标准。
课程的考试形式的选择一般应该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确定,教研室或系审批实施。其中,对于由不同教师使用同一个教学大纲和按照大致相当的教学进度计划进行教学的课程如“两课”类课程、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基础性公共课和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实行闭卷笔试,以保证该类课程的考试的易操作和客观性,同时也可以作为评判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之一;而有些特殊课程,例如汉语言、英语、俄语、日语等相关专业的口语类课程只能实现口试的考试形式;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作为应用工具,特别强调使川和实践能力,因而,在对该类课程的考试时,可实行无纸化上机考试;对于理下科专业的实验课程易实行操作技能考试;音体美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使用演示考试等等。对于课堂人数不是特别多的文科类课程应鼓励教师实行开卷考试、布置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考试命题
考试的质量主要在于命题的标准和质量的掌握,对试卷上的每一道题日都是对应知识点、能力的具体操作,只有课程目标外显化,具有清晰、直接、可观察、可测量的特点,才能成为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基础,使得题目——目标相对应,从而保证试卷有较高的逻辑效度。为把握课程考试命题质量,必须审查教师填写的《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经院系审定的“课程教学进度计划”中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和目标层次要求,选择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型具有考查学生不同层级能力的功能,如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辨析题则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要求考试内容和题型的权重分布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规定的大致相当,这样把考试命题与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了。考试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命题中,要求命题教师要以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一般的闭卷笔试中材料题、计算题、综合题、价值判断题等考查较高能力层次的题型和权重占有较大的比例。对于专业主干课程和有较多平行课堂的公共基础课程实行主讲教师回避命题或选用题库命题,而《命题双向细目表》应该对任课教师和学生公开,便于促使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保持一致,也便于学生复习。一种试题只能对测试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知识、能力有效,而不是对各方面的知识、能力的测试都有效。人的不同方面的素质和智能,各种特殊的外化形式,它有与之相适应的题式和内容,才能测到它所含的质和量,因而在编制试题时,应遵循科学、全面、系统、标准、可行等原则和设计技巧等因素。无论何种形式的考试,在命题时,不仅仅是遵循一定的规则,都应以考核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导教和学向着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考场管理
严格考试过程管理,完善考场管理、监控等管理制度,考场管理主要应以院系管理为主体,开展对学生考风考纪教育,学校也应通过巡视、评估等形式加强督导和宏观管理。
4.阅卷
阅卷和进行试卷分析是加强考试管理和改革的又一重要环节,对于实行闭眷考试的公共课程,实行封闭式集体流水作业阅卷、登分;对于专业课也尽量在教研室集体阅卷,从而保证考试的公平、客观。
5.试卷分析
在试卷分析方面,阅卷教师要对考试的一般特征进行描述,如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及格率、优秀率等,还要从试卷结构、难度等级构成等方面对考试的目的适应性、内容的有效性等对试卷的编制质量进行分析,对评分标准的合适性进行分析控制评分误差。根据评卷中所收集到的考生卷面反映的情况,尤其是考生卷面巾出现的倾向性的错误或失分的主要原因等进行归纳分析,对考生各方面知识掌握的程度、学科能力上存在的缺陷等做出客观的评价,提出拟改进本课程教学的措施及意见等。
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使全校师生对课程考试有进一步的理解,理解教学与考试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抓考试命题标准,把教学和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较充分地发挥了考试的应有功能,促进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2]母国光.翁史烈.高等教育管理 [M].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
[3]胡建华等.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
[4]全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会 21世纪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质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5]赵进.考试制度与高职的创新教育[J].江苏高教2002年第3期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