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课堂的开放(1)网(2)

2017-10-06 06:53
导读:三、开放课堂:让教室成为真正的研究室 当前国内外的教育改革业已聚焦于下列两个观点:1.教师事关重大;2.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12] 课堂改革,不

三、开放课堂:让教室成为真正的研究室

当前国内外的教育改革业已聚焦于下列两个观点:1.教师事关重大;2.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12]课堂改革,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巨大作用的发挥,而且直接影响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因此,开放课堂教学,让教室成为教师的“研究室”,建立“学习型组织”,使学校成为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所说的开放课堂,和“公开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公开的是教师真实的日常的教学,即常态教学;后者公开的是经过精心准备的非常态的表演式的“教学”。

如前所述,基于“教”的开放课堂是必要的和重要的,那么,如何开放课堂教学,如何让教室成为研究室?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向学校同事开放

让同事们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并进行多层次的交谈,如“深度汇谈和讨论”。前者“提出不同看法,以发现新看法,具有发散性特点,它寻求的不是同意,而是更充分掌握复杂的议题”,后者“提出不同看法,并加以辩护,具有集中性特点,它通过分析衡量、选择其中一个较佳的想法”。[7](126-127)让同事们一起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开展教学实例研究,让大家一起共同感受授课的“乐趣”和“困难”,一起感悟短暂的课堂时间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性,一起深究课堂行为背后的动机、态度、目的、价值和习惯等无形的操控力量。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有调查研究表明:选择“身边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和“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的教师占了58.3%,[12]“教师在培训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有75%的人能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的内容,否则只有15%的人能有同样的表现”。[10]可见,教师之间的理性的专业学习和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

(二)向学校管理者开放

如果说教师是一所学校变革的主力,那么校长就是一所学校变革的关键。教室之门应该向学校管理者敞开,让他们不是从家长意见、考试成绩和别人所提供的信息来间接地了解课堂教学,而是进行实地、客观、具体的研究,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借此消除与管理者之间淡漠、疏远、恐惧或者敌对的情绪,可以向管理者倾诉教学中真实的困难和烦恼,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向他们展示课堂教学的科学和艺术,赢得他们的肯定与鼓励。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观察每一个教室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真正了解自己的学校,与教师们一道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他们就会在采取行动、作出决策的时候,少一些主观臆断,多一些真知灼见。在日本,有些中小学校长亲自扛着摄像机记录每个教师的教学,与处于教学中心地位的教师们一道学习研究,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向自己开放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每一节课无法重复,因此,错误似乎是不可改正的。于是,教师就盯住下一节课,以为最好的课永远是下一节课。殊不知,如果教师不能从偶然发生的错误中及时发现必然性的症结,那么,错误将会被重复。因此,教师需要反思。反思的方法有写教学后记、写教学总结、同事间的讨论等,但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录像机把自己的教学摄录下来,让自己观看自己的教学。有些教师“看自己以前的教学录像时感到痛苦!要不喝酒的话都看不下去了。”[5](151-153)甚至连一些特级教师在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时都称“惨不忍睹”“面目可憎”!这就是课堂教学“陌生化的效果”。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最佳角度,是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陌生人”,跳离课堂,以陌生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每天非常熟悉的课堂教学活动,才不会被经验蒙蔽理性,才会在“痛苦”的反思和心灵的“震撼”中不断地创造和完善课堂教学。

(四)向家长开放

学校内部的改革需要外部的支持,这种支持,首先就是家长的支持。向家长开放课堂,这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学校中是极为普遍的,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学校改革的一大潮流。目前,对家长开放课堂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请家长参观课堂教学,另一类是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在我国,前者多用于中小学,后者多用于幼儿园。其实,让家长参与而不只是参观课堂教学,是一种更为开放和先进的教育改革理念。它使家长从一个被动的旁观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从教学的局外人变成了学习型组织的一员。家长参与课堂的方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可以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学习,可以代替教师作报告、演讲、学术讲座,可以作为教和学的助手,可以对教学提出看法和建议。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家长是志愿者。

(五)向专业研究人员开放

从某种角度说,在我国并不缺少教育理论,也并不缺少教育实践,缺少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里虽然有理论研究者自身的态度和方法问题,但是也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自我封闭有关。一方是不愿走进课堂,另一方是不愿让别人进课堂,这样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疏远。向专业研究人员如学科专家、教研员、高校理论研究工作者开放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说,可以借助专业的理论指导和学术引领,提升教学水平。同事之间的合作固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纵向的引领”“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囿于同水平的反复”。[2]对于专业的研究人员来说,教育的本质是实践,理论源于实践,为了实践。离开实践尤其是离开具体的课堂教学,教育理论工作者又如何能与教师产生共鸣、展开对话?又如何能从抽象空洞的现象中寻找到教育的真谛呢?

课堂之外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打开教室之门,让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家长及其他校外人士走进课堂,让教室成为公共空间。我们深信:沟通和交流会使教师突破个人力量的局限性,使教学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丽华.开放的课堂[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82.

[2]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6):1—7.

[3]Burke,P.J.Teacher Development[M].New York:The Falmer Press.1987.9.

[4]张俐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01,(7):12—16.

[5]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沈阳:长春出版社,2003.

[6]靳玉乐,张丽.教师参与课程发展: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23):11.

[7]张声雄.〈第五项修炼〉导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8]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二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50—158.

[9]饶从满.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86—92.

[10]刘尧,傅宝英.中小学科研兴校的基本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2003,(6):1—4.

[11]宁虹,刘秀江.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与探索[J].人民教育,2003,(23):16—17.

[12]顾泠沅,王洁.以课例为载体引领教师发展[J].人民教育,2003,(6):24—2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盲目趋新与教学改革(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