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对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探讨(1)(2)
2017-10-08 01:36
导读:2.5 体育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组织儿童集体进行,这就有利于集体的形成和教育。代写硕士论文而体育游戏中
2.5 体育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组织儿童集体进行,这就有利于集体的形成和教育。代写硕士论文而体育游戏中的规则,不仅调剂着游戏者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对防止伤害事故,加强组织性、纪律性起着良好影响。这样,在游戏中儿童就逐渐发展了道德责任感及对成人角色的认识和对他人的关心,开始学会与他人合作。幼儿园最常见的体育游戏“接力赛”就要求一个组的幼儿必须齐心合力地去争取第一,在游戏中他们明白了只有每个人都去奋力争取,才能使集体获得胜利。
2.6 体育游戏能增加幼儿的信息量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这是相对而言的,其实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信息,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掌握信息,只不过如今的信息量是以前无法相比的。如果把我们的幼儿时期与今天的幼儿相比较,他们脑中存储的信息量是“586”,而我们当初充其量仅够“286”,但是游戏(包括体育游戏)增加了我们儿时和如今幼儿的信息量这一点是相同的。
3 在体育游戏中实施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幼儿教师的体育教育专业水平
幼儿园是实施幼儿体育教育和体育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专业水平、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育效果的取得。当前,幼儿体育教育工作和体育游戏的教学多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知识和经验明显不足。随着社会对幼儿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的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可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来提高在职幼儿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应为幼儿体育教育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同时,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相关单位的幼儿体育教育专业人员也要积极介入幼儿体育教育,推动幼儿体育教育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幼儿体育教学、体育游戏的质量。
大学排名 3.2 提高对体育游戏功效的认识
体育游戏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它能把幼儿难以理解的动作变成具体的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开展活动并达到锻炼和增强体质的目的。我们要树立体育游戏是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观念。“完整儿童”是为适应未来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全方位的社会竞争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要求幼儿能在教育影响下,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体育游戏作为幼儿体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幼儿的人格健康发展有很好的教育功能。
3.3 加大体育游戏的改革力度
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要体现“完整儿童”的教育观,必须紧密结合幼儿和幼儿教育的特点,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3.1体育游戏应考虑课程的融合性。“完整儿童”的教育、素质与创新教育要求幼儿园的体育游戏与课程之间应该是一种辩证的、相互融合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互相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纲要》还强调了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里指出“健康”是身心并重的,二者缺一不可。
3.3.2体育游戏的内容、方法应体现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育内容与要求,采用适宜有效的方法,要考虑到幼儿年龄大小、体力强弱、个别差异,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活动经验差异等等,采用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要搞“一刀切”。这就要求教师组织的游戏内容和方式不但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有多样性、趣味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3.3体育游戏过程应体现主体性和创造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教育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教师只有相信幼儿,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应有的主体性,才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加活动,变幼儿是“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幼儿体育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形成“师幼互动”关系。这样,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3.3.4体育游戏活动强度应注意量力性和调适性。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代写医学论文幼儿的健康是生长发育和今后从事一切学习活动、工作的必要前提。但在实际活动中,有的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顾幼儿身体发育特点而滥施比赛、表演或训练等现象。这样的体育游戏效果是适得其反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指导幼儿参加体育游戏时应从幼儿身心的承受能力出发,考虑活动强度的量力性和调适性。既要防止事故的发生,还要创设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欢乐氛围,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3.3.5体育游戏应重视情感和环境的教育潜移性。在体育游戏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情感的熏陶,要充满热情,使幼儿活动情绪高涨,从而感到愉快、自在,兴趣盎然地参与游戏。场地环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之前,应全面地、合理地周密设计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每个幼儿都以愉悦的情绪参与游戏。这样,热情的教师情感和良好的氛围更能充分发挥教育氛围的潜移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大学排名
总之,当前的幼儿身处在一个时时处处都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在各种新信息、新观念的作用下,会产生许多新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色彩,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更加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研究当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在体育游戏等教学活动中,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将来“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雪玲.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2003,(4).
[2]彭清.关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1997,(1).
[3]杨保建.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2,(6).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