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人们常常把组织变革和组织创新结合起来认识组织发展的问题,这就引发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组织发展观:组织变革是一种采纳新构思和采取新行动的观点。要创新中小学校长培训体制与机制,以组织变革的观点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是一种面向校长培训实际需要的选择。
校长培训的组织变革,其基础和前提是进行组织文化变革。校长培训机构的组织文化,是指校长培训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独有的关于校长培训的理念、培训的价值取向、培训管理思想以及培训者行为规范的总和。实际上,培训机构的培训任务的达成,没有不受培训机构全体长远共同形成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以及培训态度的影响的。
在组织变革理论研究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组织文化变革的研究。组织文化源自“企业文化”,最早由迪尔(T.E.Deal)与肯尼迪ennedy)在他们的著作《企业文化》一书中提出。组织文化对一个组织机构而言,具有导向、约束、凝集、激励等作用,其内容包含精神层、制度层、器物层三个层次,基本内容涵盖了价值观、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等方面。学者们的研究表明,有效的组织都有强烈且有特色的组织文化,组织的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成功的原动力。这就需要校长培训机构的管理者重新审视培训机构的发展问题,应该重视塑造培训机构的组织文化,尤其要使每一个培训者树立起为校长“专业化”和“先进性”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以次来保证培训目标的达成。
校长培训机构的组织变革过程,可以基于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来认识。任何组织,都需要实现信息在组织内外的无障碍沟通。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过程,可以被视为是一个信息的输入、输出、存储和提取的加工过程。Newell 和Simon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原理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组织的信息加工就是对符号(Symbol)进行操作,符号或者符号结构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针,其功能是代表、标志或者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应用这一原理来分析校长培训组织变革的过程,可以看到,中小学校长培训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新课程改革、公众教育需要的变化、和谐社会构建目标的确定……等等,就是输入到校长培训组织的外部信息,培训者必须对这些外部信息作出反应,以及对已有的关于校长培训的信息进行辨别、比较和保持,进一步对这些信息加以整合,引导培训组织在人员、结构、任务和技术等方面发生适当的积极的变化,主动适应校长培训需求变化,从而达到培训组织内外环境之间的协同与平衡,促进培训组织的发展。
因此,要提高“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和水平,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进行培训机构的组织变革,在变革中寻求动态平衡:保持足够的稳定性,以继承和发展“十五”校长培训取得的丰富经验和成果;要有足够的革新性,使培训机构在校长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模式的选择上保持活力,不断调整组织的变量,积极主动的适应内外条件的变化,让校长培训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在培训组织变革中要正确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如前论述,基于组织变革观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创新,就需要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塑造组织文化、加强培训工作中的信息沟通等工作,实现培训机构在培训观念、培训组织结构、培训模式构建、培训方法选择、培训者素质提高(培训态度转变、行为方式改造、培训能力提升等)等方面变革。其中,培训者素质的提高,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变革。校长培训工作需要一大批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对校长培训工作充满热情的培训者。因此,在校长培训组织变革中,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使广大参与校长培训工作的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校长培训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加强对校长培训工作的理论研究,掌握校长培训所需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
校长培训创新,主要是指通过组织变革来实现校长培训工作中各种关系的协调和运作方式的创新。变中小学校长培训“行政——计划式”运行机制为“指导——服务式”运行机制,创新校长培训的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建立并完善的校长培训政策支持体系。
在进行校长培训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要处理好上级要求与校长培训的实际需要的关系
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缺乏需求分析,培训机构无法协调上级要求与校长培训的实际需要的关系。培训机构应该依据培训的不同层次、不同培训背景和不同的培训目标,加强对培训需求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拟定出不同的培训内容,使每次培训都经过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论证,这样有助于教师教学和参培者学习。
(2)要处理好先进培训体制与发挥传统培训体制作用的关系
培训体制是培训管理机构与培训规范的统一体,它包括培训行政管理体制和培训实施机构管理体制两部分。在关系协调上,要处理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在培训机构内部,要处理好培训机构内部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监督反馈体制之间的关系。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革,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先进培训体制与发挥传统培训体制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要解决好继承与发展问题。即要不断创新培训体制,也要重视继承传统培训体制的所获得的宝贵经验。
(3)处理好个性化学习与班级学习的关系
如何在中小学校长培训过程中,既满足班级培训目标的达成,又能满足学员个别化的需要,正成为困绕培训机构的一个难题。要处理好学员个性化学习需要与班级学习的目标达成的关系,就必须创新培训模式。四川教育学院在中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提出了中学校长高级研修“‘菜单’式、导师制、双向选择”新模式。是一种双向选择和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此种培训模式,既充分注意了学员需求、注意培训的针对性和学员的选择要求,又十分有利于指导教师的专业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班级培训目标的达成。在培训中注意体现研修者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样更容易调动校长们接受培训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更有利于引导校长的自我教育和职业发展。
(4)处理好培训单向与互动的关系
在校长培训中,常常采取集中理论学习的方式,这种单向的培训方式,缺乏学员的积极参与,培训的质量就严重受到影响。因此培训机构要处理好培训单向与互动的关系。
培训中可以先集中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分成学习小组,构建导师制。教师特色讲座和专题研讨相结合,考察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现场相互借鉴,专家昭示性点评、警醒式点拨,互动式答疑。可以较好地保证了教师与接受培训的校长之间的互动。
(5)处理好理论前瞻性引导与应对现实需要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是制约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学非所用,学不能用现象十分普遍。要处理好理论前瞻性引导与应对现实需要的关系,就需要培训者深入基础,深入中小学教育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作好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工作。
(6)处理好国外理论引进与理论的本土化关系
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需要达到培训理论的的引导,但在培训中课程中,大量的充斥着西方教育理论,有的理论,甚至培训者自己也尚未完全消化。这就导致了校长们在培训中对理论产生畏难情绪和消极抵触心理。国外的教育理论,是在他们的教育背景下进行研究而获得的,自有其特殊性,过分强调引入西方的校长培训模式和教育理论,会让培训工作走入歧途。应从历史的和跨文化的角度,要加大国外校长培训模式与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工作,科学地研究和应用国外校长培训的理论。
注:
1、本文为教育部人事司资助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重点课题《新型校长培训模式的构建》的部分工作。
2、该文全文发表于《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人事司编《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课程教学大纲》,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Ralph B.Kimbrough, Charles W.Burkett, The Principalship:Concepts & Practices, Prentice-- Hall, 1990
[3]林文达.教育行政学.台湾.三民书局,1986
[4]孙绵涛.教育管理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