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1)

2017-10-10 04:4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摘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针对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转变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整合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利用城市文化教育资源反哺农村,以达到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新型农民;农民素质;新农村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和重要标志,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新型农民素质提升需要教育,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对于新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新型高产环保农业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意义。
  一、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
  (一)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等各方面都有所改善。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农民增收的能力。要使农民具有不断增收的能力,前提是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利用农村职业教育这块主阵地。目前由于农民知识水平低下,技术水平和科技素质不高,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只有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才能充分发挥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培育出适应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农民。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
农业发展过程是一个由单一的高产型农业向多元化的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型农业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素质的体力型农业向高素质的智力型农业转变的过程;更是一个由传统的资源型农业向现代的高科技知识型农业转变的过程。在这些转变过程中,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和更多的农业生产技能。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切实抓好农村职业教育,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使农村潜在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与发展优势。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培训。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农村现有1.5亿富余劳动力,此外,每年还要新增600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更是凤毛麟角。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没有专业技能,因此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只能出卖廉价的劳动力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有的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只好呆在农村,靠天吃饭。所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培训。
  现在,国家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在输出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短期技能培训,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在一些地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们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推进农民素质培训的“阳光工程”,开展“订单”培训,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尽可能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依靠二、三产业和城镇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早几年外出打工的农民中,有一大批带着外出务工所得的资金、技术、企业管理经验,回乡创办企业,带活了一个地方的经济,改变了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国外课程整合的发展走势及其启示(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