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分析(

2017-10-11 04:3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分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经过各方专家近一年的努力,现已正式颁发。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事实上,课程标准研制组的专家们在研制过程中最为苦恼,也最费思量的问题就是如何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又能够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素质教育理念能够浸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现在看来,专家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本文试就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做一初步分析。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基本框架结构如下表所示。

作为对现行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重大改进,使之既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学科建设与时俱进的思想,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上统筹考虑了几大难点和重点。

(一)编排上如何取舍

初中的德育课程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后,主要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在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经过广泛的讨论后,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界目前已经取得了共识,即认为课程应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但如何编排这几块内容,目前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基本沿袭现行思想政治课标的思路,即每块内容集中在一个年级进行;另一种是打破年级界限,把几块内容有机综合,融会贯穿在三年中进行,根据学生知识经验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过程,按螺旋式由浅入深地安排教育内容,使思想品德教育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深化。

现在采用的正是后一种意见。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按照学科体系的逻辑加以展开的,而是在学科知识和方法基础上进行了跨学科的整合,内容标准的许多要求是开放的和过程性的。对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从而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在呈现方式上,课程标准也力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

这样编排,是基于如下考虑。

1.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求体现教育的层次性。初中三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剧变期,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需求也表现出层次性,将某一教学内容集中在一个年级,此后就不再进行该内容的教学,无法体现教育的层次性。

2. 淡化学科体系,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3. 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在课程标准的研制过程中,曾对北京、重庆、广东等地的43所中学的1 600多名初三、高一年级学生和150多名政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他们都很希望能抓住这次课改契机,重建新的德育课程结构。

(二)思想性如何体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颁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德育课程建设的文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怎样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怎样进行这种教育,提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表达了国家和民族核心的价值观,贯彻这种价值观,是课程思想性的主要体现。所以,思想品德课程把其课程性质表述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国家的要求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关系如何处理

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党和国家对学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等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

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身心发展与其他年龄段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由于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因此,正确的价值引导与尊重学生的思考、实践相统一就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所遵循的原则。

(四)人生观如何引导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全方位向世界开放,与世界融为一体,各种文化、思想、观念的冲撞、交融将更加突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大大增强,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就成为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特点分析

(一)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现行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虽然一般而言,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包括知、情、行三个环节,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相应地也应该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在这三者之中,认知是“导向”而非“主导”,更应注重情感与行为的发展。这一点,已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多年来的经验与教训所印证。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中小学英语教师知识基础的建构(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