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体会(1)(2)
2017-10-11 06:07
导读: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科研的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困难。对于没有科研经历的本科生来说,科研的过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科研的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困难。对于没有科研经历的本科生来说,科研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主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本科生进行科研最主要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得出研究成果,而是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培养科研思维,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课外科研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以及协作精神、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与实验过程中,面对具体的问题时,能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自我获取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还要做好实验记录,老师定期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能更好的开展下一阶段的实验。对于学生科研来说,实验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而良好的科研意识、科研思维及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将让学生受益终身。
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基础专业课的学习与课外科研活动的关系
医学生学习负担繁重,时间比较紧。但如果处理得适当,两者可相互补充。毕竟,学习专业知识才是本科生最主要的任务,而科研只是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加强,是一种补充手段。由于学生平时学习较忙,学生科研多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等课余时间进行的。另外,考试、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都会与科研的时间发生冲突。而比如动物饲养、试剂配制、仪器清洗和实验操作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老师可以在时间的协调方面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其次,引导学生适当控制开展科研的进度,按计划完成相应的实验阶段,并且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从而有条理、有阶段地顺利完成最终的科研工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五、加强对学生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学生资金较少,远不能满足科研需要,比如实验动物、试剂、某些仪器设备及论文发表等都需要经费支出。因此,在学生的研究课题与老师的相一致的情况下,让学生的资金纳入老师的科研基金中统一进行管理,使资金能最合理利用。
由于教研室的人力物力有限,而学生科研组较多,因此协调和管理好各个学生科研组就显得非常必要。应当控制科研组的人员结构的数量,每组以3-4人为宜。同时,要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节约使用水电及实验药品,爱护实验仪器设备。
经过科研的实践,学生的科研能力无论是创新思维、查阅和处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等都有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学生在经过实践的磨练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比以往提高了。从而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配合,相得益障的好效果。总得说来,学生科研的开展是成功的。但是,这也与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合理的协调与管理分不开的。对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把这项工作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姚佳红,王月兵,郭秀等.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调查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1,9(3):168.
[2] 石小玲.加强我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几点建议[J].广西医学,2001,23(3):703.
[3]董军,陆大祥,胡巢凤等.“科研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01,3(2):10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