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辅导性学习与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初探(2)
2017-10-11 06:36
导读: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信息意识 笔者认为,计算机课程完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再学习的能力。 1、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信息意识
笔者认为,计算机课程完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再学习的能力。
1、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开始时,为使学生不迷失在Internet的信息海洋中,教师可以把网上有关内容通过下载、链接等方式制作成专题网页,供学生查阅。也可提供大量相关网站让学生直接上网查询。为节省学生上网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方法,提供学生正确的网址,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情况及时充实有关信息,对错误或误导的信息给予删除。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和组织课题中期,给予必要的指导。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视野:网络技术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人类可以利用它实行超越空间的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的辅导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这为我们推行符合学习的自身规律的教育环境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为推行全民教育、继续教育、个性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教师不是圣人,他本身的知识能力也是有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渔”。基于资源的网络教育,对传统的跟老师学的校园教育来说,是一大进步。
3、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对于学生来说要具有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能力和素养,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具有能够应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和搜集、善于收藏和交流等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网络文化和道德。在网络辅导学习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学生才能有效地利用网站阅读网络课程资源,通过交流平台向老师、同学或专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及时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教师,不至于在网上漫无目的的漫游。
四、结束语
网络资源的学习也有不利于学生的特点:一、网络资源丰富,但也有很多不健康、不科学的内容,可能会使学生堕入其中无法自拔;二、网络资源的信息内容大而泛,查找到的信息与要找的内容相关性小,学生很难一下子进入主题,容易产生迷茫。因此它对大学生的能力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网络环境下,采用辅导性学习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适当,其教学效果还是较好的。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参考文献:
[1]梁文斌.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1,2001(3)。
[2]陈琳.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3,2003(1)。
[3]刘琳,王以宁.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能力的教学探讨,中国电化教,2003,2003(2)。
[4]张其平,王灿明.创造性理念观下的大学教学创新,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003(6)。
[5]陆宝益,葛泽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之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2)。
[6]李祺.在信息化进程中发展的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3,2003(7)。
[7]吕新奎.中国信息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