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1)(2)

2017-10-11 06:57
导读:4、课外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还不够 大学教育不仅要重视“第一课堂”即正式课程的学习,也要有“第二课堂”等潜在课程的潜移默化,才能完成大学全

4、课外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还不够
大学教育不仅要重视“第一课堂”即正式课程的学习,也要有“第二课堂”等潜在课程的潜移默化,才能完成大学全面育人的目标。课外活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表现、提高、发展自己的领域,为大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开辟了广阔的舞台,还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经过自身的消化吸收以后释放出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和创造力,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很有好处。课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的整体性、非公开性、潜隐性、愉悦性和易接受性等特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现在交大的课外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
表四
由表四可看出,学生普遍认为课余生活单调,班团组织生活太少,质量不高。对团委学生会工作的评价中:课余生活单调21.33%,班团组织生活太少,质量不高23.33%,而课外活动丰富多样,有吸引力仅占6.66%。班团组织生活定期开展,有质量也仅占12.66%,社会实践活动缺乏16%,活动参与度不够19.33%。经调查,参加过社团等课外活动的学生为72.12%,但还有27.88%的同学从没有参加课外活动,这与课外活动质量不高有一定关系。另外,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名列前三位的是渠道不畅通,团干部与普通团员交流太少;课外活动娱乐性强,社会性、研究性少;团干部服务意识淡漠。这说明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共青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
“和谐社会”就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它不仅要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而且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时也要求社会各阶层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之相适应高等学校也应该构建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校园。共青团组织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高校共青团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发挥自身独特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加强职能建设,参与构建和谐校园,进而构建起新的工作格局,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开展和谐教育,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
共青团工作是以团员、青年为对象,以共青团组织为依托的一种社会工作。共青团教育由于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显著的实践性、高度的主动性以及很大程度的直接性和现实性,在青年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实施“和谐发展”教育,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共青团开展和谐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共青团应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发挥制度建设的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共青团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创造性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比如三好学生的评选和公示制度,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团支部推优制度,选拔团委学生会干部的选举制度、团支书定期换届和团员代表大会制度等等。比如在学生意见反映比较大的奖学金的评定、入党、干部的选拔等问题上,部分原因是因为奖学金的评定虽有条例,但实际评选时往往由班主任一手操办,有时不够公平、公正、公开,与没有实行公示制度有关。所以必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比如可完善奖学金的公开评审制度等,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科学的管理。
其次,以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影响力为基础。班级团组织是高校共青团组织最重要的工作基础。但是,随着高校教育环境的变化,高校的班团组织生活较少,质量不高;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的问题突现,其主要原因是活动经费缺乏,使得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作为共青团组织要开拓思路,可以开展创建和谐团支部、和谐班级等为抓手,借鉴“团改金”(团组织活动改革基金)制度,明确量化考核指标,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使构建和谐校园落到实处并促进团的自身建设。一方面,要严抓支部正常运作和组织规范建设,重点强调团组织生活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和团员责任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可以创新团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在生活园区建团、在学生社团建团,以增强团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引导。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最后,以加强团的干部队伍建设为核心,改进团的工作作风。因为团干部是团组织的骨干与核心,是团组织实现各种职能的保证,又是团组织自身建设的主体力量。所以要加强团干部的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团委书记与团支书的选拔、培养、教育工作。因为团组织对大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有凝聚力,是否有战斗力,是否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委书记与团支书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团的干部队伍建设,从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入手。要选拔那些有较好的政治素质、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会做思想教育工作、能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善于学习、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的思政教师或青年教师担任团干部。还可通过团干部的定期交流、团校、党校培训、到兄弟高校学习考察来提高工作水平。
2、加强服务功能,为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支持
共青团的服务功能,是指共青团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全面关心青年的成长为出发点。共青团要服务于青年,就应当在帮助青年解决学习、就业、恋爱、社交等方面进行实实在在的努力。为青年服务是广泛团结青年的前提。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新情况、新思潮、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任务更加艰巨,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等学校要把服务青年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青年方面,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上,遵循“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发展为主题”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核心,以“交大人节”、“名师讲坛”等品牌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实践的舞台和成才的渠道,真正在大学生成功道路上留下团组织的工作痕迹。其次,要把关注点放在为遇到特殊困难的部分大学生排忧解难上,比如积极参与帮助“三困生”,要拓展奖学金和奖助学金资助渠道,开辟校内外各种类型的勤工助学岗位,力求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还有要关心外地学生的精神生活。比如双休日可开放一些活动场所,供留校学生休息、娱乐,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它的教育功能主要不是通过硬性灌输,比如规章、制度、条例、纪律等外部力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活泼有趣、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活动以及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于潜移默化之中。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有意无意地实现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创建成熟的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校园文化作为大学发展进步的核心动力,已被中国高校成功的经验所证明。交大作为重点大学,要构建和谐校园,必然要建设融先进性、学术性、高雅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高校共青团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以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为目标,以课外活动为依托,以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为载体,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得到知识上的长进,提高文化品位。共青团在开展活动时,除了设计和组织开展一般的竞赛、表演等娱乐性活动,还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讨论、专家评点、优秀论文的评选等形式提高活动的学术价值,要避免出现“贫瘠的文化,丰富的娱乐”的低品位现象。
4、拓展维权职能,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沟通的渠道
和谐校园不等于没有矛盾。有矛盾才需要有和谐,实现和谐校园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高校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矛盾,有的甚至还比较尖锐,处理不好就可能激化,成为破坏高校校园和谐发展的因素。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已逐渐成为教育的消费主体,他们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在逐渐加强。学生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服务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传统大学教育对大学生的权利重视不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有些矛盾是因为缺乏沟通和理解造成的。而共青团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有突出的组织优势,且共青团与大学生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在这方面,共青团可以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在学生和学校之间搭建桥梁、促进沟通。如可在学生会下面设立一个大学生投诉维权中心,接受校团委的指导,专门受理广大同学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监督,及时反馈学生思想动态,使学校了解学生切实需求,改善工作和服务,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和服务的桥梁。还可利用网络媒体,设立学生提议信箱,鼓励学生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像“交大学子在线”,“党委书记”、“校长”、“团委书记”信箱等,就较好地发挥了桥梁作用。还可开辟校内BBS,欢迎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可为广大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提供一个畅通的渠道。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马春雷,康年主编.探索与实践——上海高校共青团建设前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2、马春雷,楮敏编.挑战 创新 活力——上海青年工作课题调研集(2004——2005)[M],百家出版社,2005年1月
3、陈升主编.共青团工作新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9月
4、邱伟光主编.共青团理论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
5、柯文进主编.高校共青团工作[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
6、刘德宇著.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7、姜晖.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年2月
8、刘华东.大学校园: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和高雅品位的园地[J].石油教育,2004 年6月
9、苏富忠.和谐教育论[J].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8月
10、胡家会,陈玉红.关于素质教育的和谐性研究[J].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2月
11、杨晓江.美国学者视野中的校园文化[J].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3月
12、余潮青.大学生道德:问题、原因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6月
13、顾建亚.大学生道德困惑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4期
14、江洪.关于中国共青团与时俱进的战略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2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谈技校班主任工作管理的心得体会(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