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当前农业中专教育也突出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关于教师的职称问题。中专有高级讲师,是副高,没有正高。这个问题,农业部的原教育司已经注意到了,去年4月8日我们向国家教育部通报协调工作时提到了。总的来说,我看中专评定特级教师、正高级农艺师也好,推广研究员职称也好,关键是有内涵与标准,我们想把这个问题协调一下,争取使问题逐步解决。
另外是,“并轨”以后涉农专业的财政补助问题。高教的这个问题相对解决得比较好,像我们涉农专业的大学,是5600元一个学生,工科或其他专业是5200元,涉农的比非农的高400元。中专的问题,特别是涉农专业煷颗┳ㄒ担牭奈侍猓我们要积极地和财政部、教育部来进一步协调解决。
另外,还有中专发展不平衡问题。这有大环境问题,也有小环境问题。大环境东部沿海地区可能比中西部好一些,小环境与我们自身的认识和努力关系比较密切。青海湟源牧校不在西宁,在一个县城,但是办得很好,学校管理很出色。新疆农校在昌吉,不在乌鲁木齐,搞得也很不错。这说明就是在中西部,在经济不大发达的地区也能办好学校,发达地区也有搞得不好的。因此小环境也很重要。我认为,办好中专最根本的是在党和政府重视教育的前提下,学校内部要有一个好班子,要有一批热心教育事业的人,由懂教育、会管理的教育家来办学。不搞等、靠、要,要干起来再说。我们今后将会制定一些政策,叫做“奖优汰劣”,不搞利益均沾。所以,一是要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建设,二是要敢想、敢干、敢闯。只要干,就有出路。
二
下面,就科教兴农的整体情况谈些想法。
科教兴农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其主要任务是把实用的技术和有效的教育措施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在我国广大农村逐步推广,使农村经济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从而推动农业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农业中专跟两个任务都有关系。第一,就是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送到农民那里。第二,就是要搞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各种层次的农业职业教育,农科教结合,有效地提高农民素质。这样就可以实现把我们国家农业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目标。前者,我们已经做出了不少成绩,比如以丰收计划为龙头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推广应用了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经达到40%左右。后者,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农业中专教育成绩更为突出。由于科技进步,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都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这么大的国家,粮、棉、油,人均占有量和世界平均水平相近,肉、禽、蛋、水果、鱼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的农业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问题。
目前农业有四大问题困扰着我们。1弊芴迳先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压力日益加大;2泵媪僮盘岣咧柿俊⒂呕结构的新课题;3泵媪僮抛试春突肪澄侍猓唬椽迸┟裨鍪栈郝,农民增收难。上述问题非常突出,这也向我们农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并且要从自己的角度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贡献。
农业科技教育面临的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缺乏重大突破性的农业科技成果,科技储备明显不足。缺少像杂交水稻那样增产幅度在15%以上的重大成果。从农业部科研成果的评选就可以看出这个问题。1990—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不出来,只有1997年评了一项发明奖,是山东农业大学的一个小麦的原始材料—矮梦罗。第二就是农业科技产业滞后,先进农业科技推广转化率低。农业科技产业缺少像其他行业那样的龙头企业。先进农业科技推广转化率只有30%,有很多先进科技成果运用不到农民那里去。第三就是农业科研工作分散、重复、低水平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很多是小课题,各自为战,甚至是夫妻店,小打小闹。第四就是农业教育怎么进一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同志反映,现在年轻的中专教师不适应能力教育。中专教师自己缺乏实践锻炼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也可以看到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到河南省农校,校长给我讲了一个例子,说新教师不会带实习,就因为大学老师没教给他。看来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上。先不说大学教改搞得怎么样,有的学校常常会出现因为缺乏经费就不实习的情况。四年学习就是书本、教室、计算机。出来的学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会干,不热爱农业。所以,我们最期盼的是大学的改革。但是怎么突破至今还没有找到路子。当然,一些高校也有不少好的典型,比如说,河北农大的太行山道路,山东农大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模式,东北农大疏通学生到农村去的渠道等典型,都很好。但问题是有了典型,开了会,还是各照各的办。“太行山道路”是1995年大力提倡的,到现在哪个学校真正按那样办了熕以,我们对中专教育解决了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特别是我看了昌潍农校和山东牧校以后,觉得方向是对的。这里确实有个认识问题。
三
最后,我想谈谈如何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改善农业科技教育者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的问题。现在增加投入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在农业投入里要有科技教育的投入。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为什么现在科技教育投资少熍┮低蹲收体上并不少,国家不少,各省也不少。就是因为在农业投资里对科技教育投入比重不够。这是一个理论问题,就是农业投入里要不要给科技教育投入熚颐强梢酝世界各国互相比较一下。现在中国也要入关,世界上其他国家农业投入如果补贴到农产品上,按乌拉圭回合要制裁,但如果投入到科技教育上,叫绿色投入,它是支持的。如果我们国家、地方的投资决策者,特别是计委、财政部门也能树立这个观点,钱也就不成问题了。就是说,我们发展农业必须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来,而科技教育是农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个认识解决了,一切都好办多了。今年农业部部属院校的基本建设投资大概是翻三番,有的是翻四番。这说明国家非常重视这一块,特别是在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朱镕基总理强调“科教兴国”以后,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日益见好。
再就是要大力发展高科技校办产业。搞职业教育光靠政府投放是不够的,发达国家也不够。美国的科技教育投入70%来源于企业。所以要加大企业对科技教育的投入。中国还没有像美国孟山都先锋种子公司、杜邦化学公司那么强大的企业,我们的农业企业还没发展到那么大。因此,我们提出要用我们搞出来的先进科技成果办实体,发展科技产业,办好我们的校办产业。也可以和社会上搞合作,我们出技术,他们出资金,找市场,然后把产业盈利的一部分用于发展职业教育,这也是国家投资的一个补充。好多中专也就是这么做的,像苏州农校、上海农校、昌潍农校等。他们为什么能把实验室及基地建设好,很大一部分是靠自筹资金。所以,我们就提出要“两条腿”走路。一条靠政府,一条靠企业,这样就能逐步走出困境。如果单靠政府,显然是不够的。
另外,要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本世纪末也应该解决中专教师住宅问题,实施教师的安居工程,是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措施,一定要解决好。我们提出对农业科技人员,特别是第一线的科技人员,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不仅在生活上要改善他们的条件,要增加他们的收入,在社会地位上也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特别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劳模、先进人物的评选上,要有第一线农业科技人员的位置。我们农业领导部门,特别是农业部科教司,分管科教的部长,甚至我们的陈耀邦部长都是这样考虑的。陈耀邦部长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的成员,对科教工作非常重视。他到部里就提出“四个基本”熁本政策、基本建设、基本队伍和基层组织牐把我们农业中专、大学,以及各地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人员都作为我们的基本队伍,其中农业中专的教师约有两万多名。所以,从部里来讲,一定要逐步采取有力的措施推进这支队伍的建设。部里的人事司将负责考虑制定有关基本队伍建设的政策。比如职称、工资待遇、“三定”编制问题。我想,我们有这么一支爱国、敬业、热心为农民服务的好队伍,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党委的重视,有各有关部门从政策上、制度上、精神上给予保障和支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把科教兴农工作做得更好。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