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程观在中职校学习指导研讨(1)(2)
2017-10-12 03:35
导读:二、中等职校开展学习指导的途径 (一)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首先必须要有较为强烈的学习动机,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艰
二、中等职校开展学习指导的途径
(一)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首先必须要有较为强烈的学习动机,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艰苦性,增强自觉学习的意识。学生毕竟是学生,特别是中职校的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均是比较薄弱。虽然学生是主体,但他们并不会寻求老师的指导,而我们每一个中职校的教师们都要主动肩负起学习指导的责任。每一门课程的教师都要十分熟悉所教学生的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各课程科目的特点及与所教课程的关系、专业就业的形势、市场产业需求的信息等,还有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本专业的高技能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等等,如数家珍。利用一切机会,课上课下、课前课后,不断地传达给学生、指导学生,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时刻明白学成之后的去向。
(二)以快乐教学为载体,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快乐教学在普通基础教育只能是一种理念,一种理想,而对于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来讲将可以大展身手。人都喜欢愉悦,希望生命有价值,何况中职生,正值青春萌动、好玩好奇与青春感、成人感并存,他们进入中职校学习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他们的理想选择,因此他们很容易觉得不快乐,觉得憋屈,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怕学厌学,和老师顶牛等等学习心理障碍。那么我们教师必须了解和同情学生们的本能和需求,我们的任务就是使他们学习着,并快乐着。首先,要使学生们感觉学习是一种快乐的,教师们就必须充分挖掘并指导学生发现课程中的内在价值(欣赏价值),教师们要善于在死板的、抽象的、机械的知识技能中挖掘并指导学生发现出灵动的、形象的、美的、富有人情味的因子来。这就要求中职校的教师们提高教学水平,能够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发现知识技能的内在价值,学会知识技能的工具价值;通过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价值,则会进一步丰富知识技能的内在价值。另外,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除了指导学生挖掘并发现课程的内在价值外,还要通过不断指导、训练、调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健康状态来实现。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实现学习着,并快乐着的目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开展学习指导、促其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的基本途径。中职校教学的特点或者说优势,就是已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因而我们教师可以按照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首先学会学习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共同成长。根据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弱,而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应大力提倡和尽量采用活动课程,或者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形态,大力提倡和尽量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应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从注重师生单向交流转向注重生生、师生多向合作;教师从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听讲转向注重引导学生如何自学,从而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它可以分为如下四步进行:(1)设问激趣,自学探究。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自学探究;(2)释疑导拨,合作探究。教师要针对学生自学探究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生生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大班集体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题;(3)说理强化,实践探究。它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概要性地阐明概念的准确内涵、问题的实质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利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4)正面评价,加深探究。教师要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与探究学习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促其牢固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并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从知识获得及应用来说,前两步应属于知识的获得阶段;后两步属于知识的应用阶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分别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既向学生提供科学用时、自学探究等一般方法的指导,也提供观察、想象、记忆、理解等方面的指导。
【参考文献】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杨金土.教育公平与职业教育[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4,(7).
[2]宋业存,于达莎.中等职校开展学习指导浅论[J].江苏:职教通讯,2004,(6).
[3]袁华.关于中等职校教学中“启而不发”现象的思考[J].江苏:职教通讯,2004,(6).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刘春生,张宇,马振华.从社会学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J].江苏:职教通讯,2005,(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