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美术教学的一些思考(1)(2)
2017-10-15 02:22
导读:三、提倡学科交流与互渗,“不择手段”“两手抓” 应当积极开展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同制定有效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及时了解各方面动态变化,并
三、提倡学科交流与互渗,“不择手段”“两手抓”
应当积极开展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同制定有效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及时了解各方面动态变化,并做到时时监控。努力开创学科间知识渗透与互补的局面,形成知识映射,即在专业课程间使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与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为用,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接受另一科目知识的信息传递与启发,扩散大脑思维,集中解决问题。例如,在色彩课上,为了强调和掌握色彩的大关系,便让学生回顾和联想素描中的黑白灰大关系,进而予以强调“画色彩,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在画素描”的教学理念,使所学的知识迁移,令学生茅塞顿开。事实证明,经常开展学科间的交流,巧妙合理地运用知识映射,课堂效果较为显著。
近两年来,在教学中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一直是笔者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近年的美术教学中摸索出两点经验,一是要“不择手段”,敢于尝试和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二是要“两手抓”,一手抓理论知识,一手抓绘画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和经验两条腿走路。那么,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与经验间的相互转换?笔者曾经给学生举过一个例子。当别人告诉你开水是滚烫的,要小心!这是知识;而当你试过之后,被热水烫着了,这就是经验!我们可以从很多渠道学到知识,然而经验却需要我们自己一点一滴去实践和积累,要把身上所学的某种知识化作经验,常常需要多次的亲身体验。
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审美教育
与其他理工学科相比较而言,建筑学专业在形象思维和艺术思维方面要求更为明显,要求学生在思维、审美情感、个性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不仅仅是停留在普通的素质教育层面上,而是要较之其他理工学科专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目前学生在这方面与他们需要掌握的东西尚有较大的差距,表现为意识略显不足,或者相对滞后。为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建筑类学生的审美教育,提升他们的认知品位和对美的感知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了几个字,具体让学生努力做到:“端人品、博修养、勤观察、善思考、强积累、重审美”。首先从思想认识上端正学生人品,这是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角度而言的,古人云:“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任何时候都不要松懈对思想品德的教育;其次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触类旁通,广闻博记;再次要善于观察和记录包括建筑在内的周围的美好事物,鼓励他们广泛摄取建筑美术知识,关注国内外最新专业信息,提高建筑审美水平,强化积累,注重审美,等等。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他们将来自己独立承担建筑效果图设计任务增加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综上所述,美术基础课作为建筑学专业前期主要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教学的一项基础工程,不仅担负着重要的造型训练任务,而且对于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审美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学专业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学生整体建筑设计能力的水平发挥。在教学中,我们应当细心推敲每一项教学工作,精心编排每一个教学方案,善于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增强教改意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积累教学经验,保持美术教学与建筑专业的一致性和畅通性。上述各项工作和问题的解决程度,可以作为衡量建筑美术教学的一个尺度。无疑,这对于创建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建筑美术教学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王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