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等学校草业科学专业建设思考(1)(2)
2017-10-16 01:30
导读:(四)课程建设 1、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各
(四)课程建设
1、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学科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编制的水平将直接关系到课程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2、教材使用。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开设课程主要有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科类选修课程三种类型,共计31门。从教材使用情况看,主要有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和学校自编教材5种类型。其中,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占16%, “十五”规划教材占10%,教育部推荐教材占65%,省级优秀教材占3%,学校自编教材占6%。
3、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互动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胆探索应用考试改革,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化综合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争取将《草地生态学》、《草地调查规划学》、《草原啮齿动物学》等课程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全面安排牧草建植与管理、牧草加工等实践内容,体系完整,同时配以各课程的实验课,结合准备开出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构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大力开展“农科教三结合”、“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采取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和用人需求相结合的措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促进专业交叉融合,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发挥各专业自身的优势,找准各专业的交叉切入点,使之相互渗透。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力争多开设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课程,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进行“精简、融合、重组、增设”。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设置,实行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素质模块+技能模块+拓展模块等培养方式,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变换其中相关的模块,调整教学基本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寻求专业突破口,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广泛采用多媒体、网络等新的教学手段,逐步推行完全学分制,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实行“外引内培”双结合方针,以重点引进,普遍培养的思路改进、优化师资结构。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人才和能工巧匠;增加师资培训经费,对无硕士学位、无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实行普遍培养的措施;要加快专业带头人配备进程,制定专业带头人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考核等办法,必须配备至少1名专业带头人。
五、小结
西藏草业科学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除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还要要有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鉴于西藏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除西藏自治区重视外,还应以中央或区院共建为主,才能为西藏建设一支“用得上、靠得住”的本科专业。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