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1)(2)

2017-10-16 01:33
导读:3、是构建两大公共基础平台,开设跨学科门类选修课。所有理工科学生都须修读至少4学分的土木交通基础方面的选修课,所有土木类、交通类学生都须修

3、是构建两大公共基础平台,开设跨学科门类选修课。所有理工科学生都须修读至少4学分的土木交通基础方面的选修课,所有土木类、交通类学生都须修读至少4学分的地球科学技术和工程地质基础方面的选修课。
4、是开展课程群建设,创建网络教学平台。针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这个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整体优化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群建设工作,建立起学校公共性的网络教学平台,营造良好的知识与能力建构环境。
5、是实行学分制,推进制度创新。全面推行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课程、时间、学习进程的选课制,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规定与办法。绝大部分公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学生自主
选择实验时间及项目。添置适合本校学分制需要的学生网上选课系统、排课系统和网络学籍管理系统,为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必要条件。
    6、是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监控机构。为各教学环节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强化了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通过每学期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学评教”活动、学生选课选教师、督导专家听课、职能部门组织不定期检查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构建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实践平台。以学生处、团委和科技处为主要负责部门,构建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一是开展学生早期进入科研训练活动。在指定导师的指导下,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早期科研训练计划,让学生尽早参与部分教师承担的创新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学科的实验技术、科研方法,开阔学科视野,拓宽思维空间。二是开设“创新学分”,纳入公共选修课学分。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省级和全国性的科技文化活动。学生在各级科研、文体等比赛中取得各种奖励者:凡在省级以上学术杂志发表学生论文;参加系列学术讲座等等都可获得相应的学分。三是建立综合社会实践基地,融校外实习、见习以及就业、三下乡等活动为一体,把基地作为学校教育功能的扩展,使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增强教育过程中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工程地质技术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我院在人才培养上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教学基础建设,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质量总体符合我院设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要求。近年来我院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奖70项,其中国家奖9项,省级奖61项。在2003年至2005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院学生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获河北省一等奖11项、二等奖5项。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5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1项。参加河北省“世纪之星”等英语演讲比赛获奖1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参加全国大学尘电子设计竞赛获河北赛区奖励6项,获河北省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大奖81项。
   学生科技协会“带着课题去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几年来学生参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一湖北丹江口市社会调查”、“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与保护一内蒙古科尔沁沙化区生态保护社会实践”、“贫困地区如何因地韦,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河北省涞源县下北李庄村周边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13次。学生依托学校设立的“大学生科技基金”开展自主科研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2004年开始立项159项,涉及经济、管理、地质、环境、社会、法律、教育、电子、信息等领域,选题越来越丰富。学生在各类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发明制作实物4件,撰写研究报告上百份。
   四、工程地质技术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我院在培养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总体上说这些成效还属于阶段性成果。我们将在优化人才培养条件和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而不懈努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继续优化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条件。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加大对重点学科、专业和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在巩固现有学科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工作,加强多学科结合,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覆盖面宽、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完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条件。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加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力度,适当缩减专业课时,提高修读跨学科门类课程的学分要求,进一步加深专业培养计划的“复合度”。进一步做好工程设计与训练工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在实际工程技术项目和施工真实环境中更有效地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继续探索主辅修制,加大学分制改革力度,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张举钢,牛树银,刘泰峰.加强地质专业学科建设,为国土资源行业和地方经济,53-58
2.刘路.对建立地质经济管理学科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7.423-437
3.王国钧.建设服务[ J].中国地质教育,2006;(4):36—38
4.唐辉明.产学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2000;(2):45—46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创办高等中医院校医学美容专业班的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