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转型时期院校信息化学科群建设(1)(2)
2017-10-17 01:13
导读:(二)整体深化,实现资源共享 尊重资源共享原则,实施共享机制为学科交叉与整合提供平台。广义上,可将学科界定为一种“资源共同体”,它是三类
(二)整体深化,实现资源共享
尊重资源共享原则,实施共享机制为学科交叉与整合提供平台。广义上,可将学科界定为一种“资源共同体”,它是三类资源(即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基础)的有机融合。但每一所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建立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盘活现有资源存量,特别是人力资源存量。例如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科资源个人或单位“私有”的观念,明确人力资源和硬件资源是整个学校的,打破单位与部门所限,加强学科之间和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大跨度、多层次对学科进行整合,在学术层面加强竞争的同时也加强合作,形成学科资源共用共管的良好环境。
因此,要处理好学科与装备的关系,强化整体性和系统性,深化内涵建设,以优势学科为主导,以相近学科融合为重点,以新兴学科为延伸,打破不合理的专业设置的传统模式,构建起信息化战争所需要的、融国家学科建设要求和军队特色要求为一体的学科专业体系。
三、适应需求,突出特色,凝练学科研究方向
学科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和骨干,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的重大决策,它关系到学科的发展、科研工作的成败与人才培养的优劣。因而,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选择、调整学科发展方向,使院校学科专业布局及研究方向的选择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主要学科的发展布局合理、学科各研究方向选得准、能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就会促进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的重要原则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突出特色与创新性原则和信息化作战原则,并处理好学科建设与教保、科研、部队的关系,以利于人才的培养。
(一)重点突破,发展优势学科
院校应集中力量重点办好适应军事斗争需要、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并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通过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培养本领域高水平的骨干人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强院校科学研究能力,发展军事科学技术,特别是增强院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解决本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使院校逐步成为军队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通过重点学科建设,使之成为推动科研成果向战斗力转化的重要基地,以增强的综合竞争能力。具体说来,发展优势学科应进一步加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导航制导与控制、军事运筹学的建设,办出特色学科,研究方案以保持全军优势学科,以带动其他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优化布局,构建交叉学科
学科之间的合作、交叉及相互渗透愈来愈加突出。不同学科之间的思维、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交流和碰撞,可开发新的研究方向和学科领域。院校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整合专业设置,加强各专业力量深度融合。由于部分学科群有相似的研究方向,为增强信息交流,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拟成立院校专家论证小组对各学科群的博士、硕士的课题研究方向进行评审;为体现信息化防空作战的鲜明特色,对学科群的研究方向进行评估;提出合理性建议,并在学科发展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方向的创新性、课题研究的创新性等方面给予科学的指导。
(三)科学论证,创设新型学科
突出信息化作战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结合院校“2110”重点实验室建设和信息化作战的武器装备的发展论证、研制等科研项目,论证增加突出信息化作战的学科专业,调整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尽可能争取超前和预研的各种基金项目,增加突出信息化作战的研究方向,创建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新兴学科专业和制定新的研究方向。目前,院校已取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后,增设了“智能信息处理理论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研究方向。
四、凝练方向,人才为本,不断推进学科发展
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培养信息化时代的高科技防空人才,学科建设需要处理好教学与教保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与部队建设的关系。积极沟通与机关、部队等单位的联系,形成培养人才信息反馈机制,使院校教学、教保、部队构成统一的信息协调,优先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重大科研项目和部队装备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需要调整部分研究方向,跟踪部队信息化装备发展的前沿。强化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意识和反映能力;调整和优化学科发展方向,加强战略高技术前沿研究和信息化技术创新和集成。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军队院校的培训任务将出现新的转变和调整,信息化装备不断投入战场,以及信息系统(网络)快速发展,夺取战场制电磁权、制信息权已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制高点。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活动领域,深刻地影响着院校教育训练的各个方面和不同环节。要实现信息化条件下院校教育训练转变,必须正确认识信息化条件下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更好地达到院校教育训练的目标。在体现学科研究方向上,要突出信息化作战地位,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为培养防空人才打赢未来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群.学科建设的要素及原则.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9)
2.梁传杰,方丹辉.学科群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
3.杨绍普.地方院校学科建设健康协调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
4.王德沧.军队教学科研型大学主要特征及建设途径.军事科研与军队院校建设.海潮出版社,2006
5.温晓鹏.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科研创新问题初探.军事科研与军队院校建设.海潮出版社,2006
6.张育林.关于院校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