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 高职师资培养的路径
3.1 建立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把好高职师资队伍质量关: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可选择部分高水准的普通高校、普通师范院校、职业技术院校作为师资培训考核基地,同时,对师资进行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应用技术、专业理论等方面的培训,既可采取脱产培训方式进行,也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通过考核,使合格者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应聘从事高职教育工作。同时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也可对现有高职院校中未获教师资格的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3.2 高职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师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教师进行校外培训,特别是目前师资队伍中存在着学历不高、“双师”素质教师数量偏少的现实,仅从校内培训是难以解决的,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到校外培训。学校投入一定的经费,积极为在职教师校外培训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掌握高级应用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校外培训,即支持学历不合格教师到普通高校进修提高;选派教师到国外院校进行学习或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研修;通过校企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开发产品,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
3.3 办好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基地培训作用:教育部提出了高校建设若干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这是培训提高院校教师水平的重要措施。培训基地应做好调查研究,了解高职院校对培训师资的期望和要求,使培训的专业、项目不断地适应高职教师的需要。还需要各高职院校积极支持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只有双方互相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才能使教育部的决定得到落实。
4 高职师资队伍的管理
建立师资队伍管理机制是使师资队伍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的必要措施。首先,对教师要加强师德教育,明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在业务要求上,要严格考核和监督机制、强化岗位、强调业绩、淡化身份。要通过专家督导、学校管理、同行互评、学生评价等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和公平竞争,达到优胜劣汰、优劳优酬,进而形成奖优罚劣、能上能下、重在贡献、合理流动的局面。要引导教师加强专业和教改研究工作,明确提出一个教师,其岗位工作量应包含教学、教改和科研三部分,有的教师还应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职责。其晋升、考核都应兼顾到这些方面。同时,鼓励教师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明确任务和要求,严格考核。在实施管理和教研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专业教研室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作用。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