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2.2 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配套措施
以提高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规范产学研合作行为,推动合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及各项配套措施。例如,建议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相应地,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条例》保证该法的具体实施。又如,制定《合作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以增加对合作教育的资金支持,并保证经费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制定《企业教学实施办法》来规范和指导企业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企业奖励实施办法》,细化对参与合作教育的企业的各项奖励、激励措施,以便于具体实施。
3.3 高职院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3.3.1 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要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到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来,就要让企业得到“实惠”,而在企业看来,能够从高职院校得到的最大“实惠”莫过于得到自己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技术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增强人才的“适销”性,从而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效率。例如,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广泛实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双方联合实施订单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的一种培养模式。该模式因为能够最大化地体现企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又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而备受职教界和产业界推崇。
3.3.2 以“研”为突破口提升高职教育的品质
这里讲的高职教育的品质,包含高职教育的内涵、质量、吸引力等方面。“研”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应有之义,但一直以来却因为“产、学”备受关注,而忽视了“研”的作用。因此,以“研”为突破口,是提升高职教育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倡导学校师生的科研活动。相对于初等、中等职业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层次,因此,“科研”在学校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它是高职教育品质的具体体现之一。不同于普通研究型大学将科研重点放在基础性研究上,高职院校职业性、技术性、社会性等特点决定其科研重点应该放在对企业的应用技术开发和服务上。在合作教育过程中,让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攻关中去,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既可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面向产业发展未来的长远眼光,又能凸显学校教师的科研实力。二是学校主动与科研院所联系培养人才。借助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弥补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的不足,例如,聘请科研机构的技术人员来校任教,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思维和研究方法,使他们了解最前沿的科技信息、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3.3 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源自企业管理,指的是企业为了使其产品能够满足不断更新的市场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管理活动的总和。在与经济密切结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从企业中汲取管理要素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力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管理,尤其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质量管理,就是要在完善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同时,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做好校、企合作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考核、评价、改进、创新等管理活动。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质量管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提升高职教育品质的表现。
3.4 搭建产学研合作与自由沟通的平台
首先,打通校企之间的信息通道。通过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专用的人才供求信息网络,使企业的用人信息、学校的招生信息以及双方的合作意向等能够及时发布出来,供它们自由选择与“联姻”,使有意参与合作培养的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适合的院校,使有特色的高职院校能够为社会所认同,双方的合作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实现。其次,建立和完善合作教育的中介组织。该组织将专职收集校、企双方的合作育人信息,并促成合作意向的实现,是更加人性化的合作沟通平台。再次,完善区域内的劳动力市场,使其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成为区域内各种类型、各种层次人才就业的公平竞争的场所,同时能够及时反映一个地区的人才供求状况。
3.5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经验
纵观当今世界上的多数工业发达国家,无不是倚重其国内的职业教育而发展起来的。美国、加拿大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官产学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式”合作教育,等等。无论称谓如何,它们有一个最显著的共同点,就是学校与企业不同程度地结合,共同培养各行各业的一线实用技术人才,从而积累起这些国家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我国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新时期,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进程,积极借鉴这些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和理念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它有利于我国利用后发优势,少走弯路,推动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此,高职院校和企业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加强协商与研究,积极探索、实践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进步,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注入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学武,张建国.高职产学合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6).
[2] 刘春生,张宇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实条件与激励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0).
[3] 李贵敏.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
[4] 黎德良.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培训,2007,(5).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