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建设流程与方法分析(1)
2017-10-17 02:3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职课程建设流程与方法分析(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对专业建设与课程的关系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对专业建设与课程的关系进行分析。对课程建设的流程与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课程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与相关理论。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本文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 建设流程 建设方法
高职院校要发展内涵,必须要发展专业,发展专业必须要有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必须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以保确实地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是要做好课程建设。
1 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1.1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既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前沿性和发展趋势,更要注意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在内容和方法上的相互支撑与渗透,形成学校内部整体课程建设的优势,发挥学科群的系统功能。要注意保持课程建设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注意课程建设的层次性,区分重点建设的学科和一般建设的学科。
1.2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的口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具体表现在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
专业的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又要注重内容的适应性与发展性。要密切关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使教学与经济建设中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又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要重组教学内容,编写新的教材,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改变原有教学课程划分过细的状况。
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对于基础课程,要突出知识点,使之结构化、简约化,以适应压缩课时和拓展知识面的需要;对于专业课,内容要精炼但能反映科技与学科发展的前沿。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教学方法上,要把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除课堂教学外,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造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向多样化、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地。专业建设是包含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必须在专业建设的大方针下进行。
2 课程建设的方法
课程建设首先要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对专业的体系、目标要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课程建设为专业建设服务,而课程建设必须从课堂开始,在课堂的基础上提高,最后服务课堂,为提高学生知识、技能为最终目标。
2.1 课程建设与课堂互为一体
课程建设最基本的方法是上好每一堂课,形成经验,促成精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把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资源逐步积累成“课程资源库”。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形成优秀的教学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包含教材、教学方案、教学视频、教学资源包等。而这些只能来自教学一线(课堂),并经过教学检验确认优秀的才能是精品课程。所以,只有把你的思想、方案放到课堂实施才能提炼出精品。当你的改革形成经验,形成模式便于推广时,加以整理便形成了精品课程。
所以,我们不能为了做精品课程而去做精品课程,而要改革每一堂课,提高每一次教学效果。
2.2 课程建设中,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的辩证关系
课程建设中,可应用“生物学基础”的理论,即基础与专业同步增长。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根据需要适时地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这一理论在课程建设中很实用,但需要对某专业各课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进行必要的整合。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如电子专业中有《C语言》和《AVR单片机》课程,《C语言》是基础,《AVR单片机》是专业课程。传统方法是先开设《C语言》,再开设《AVR单片机》。传统方法,学生学《AVR单片机》时其相关的C语言基础可能已经忘记了,或不熟练了。实际上,单片机中所运用的C语言知识并不复杂,有很多内容并不需像计算类的学生掌握那么全面,可以将《C语言》与《AVR单片》整合成一门课程。先通过几个小项目让学生掌握C语言所必须的函数;然后在单片机的学习中根据需要陆续介绍其他C语言知识。这一方式,能让学生运用C语言为AVR课程服务。
在各个专业中都有类似的课程,均可应用“生物学的基础”理论进行课程整合,达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