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院校会计岗位实训的困境与解决方案(1)

2017-10-17 01:5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职院校会计岗位实训的困境与解决方案(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会计岗位实训是实现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目标的重要

【摘要】会计岗位实训是实现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促使理论与实践全面、迅速结合的有效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岗位实训的紧迫性入手,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岗位实训存在的困境,提出加强会计岗位实训的出路与对策。
  【关键词】会计岗位实训 困境 出路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胜任岗位工作。顺应这一教育理念,会计教学也必须要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尽可能缩短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当然,最理想的是零距离。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会计实践教学上都下了很多功夫,在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上都加大了实践的教学力度,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这还远远不够。我校偿试着在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开设之后,开设一学期的《会计岗位实训》课程,虽说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怎样能发挥出本课程的应有作用,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
  
  1 开设《会计岗位实训》课程的紧迫性


  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可以概括为会计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但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上还是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开始,这就要求在综合实训环节突出岗位操作技能,模拟各个岗位的真实工作,让学生从模拟工作岗位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就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开设《会计岗位实训》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会计岗位实训》课程是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重要桥梁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都是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但由于这些单位会计工作的特点、工作环境的限制及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性、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时间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校外实训大部分只是走过场,应付实习任务,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通过《会计岗位实训》教学,会将抽象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融入具体的会计实务,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有助于学生透彻、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1.2 《会计岗位实训》课程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的客观要求
  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既要具备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又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满足招聘单位“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的用人标准,同时避免了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发生。《会计岗位实训》课程就是以会计工作岗位为依托,熟悉各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与工作规范,并用会计理论与操作技能完成各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扎实职业生涯的基础,使其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胜任会计工作,实现成为一名会计工作者的理想。
  1.3 《会计岗位实训》课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手段
  由于《会计岗位实训》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与真实性,再加上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师走下了讲台,学生不再是枯燥地听,而是变成了实训活动的主体,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会计的兴趣,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使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成为一种乐趣。
  
  2 开设《会计岗位实训》课程的困境


  近年来,《会计岗位实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会计实务的操作技能,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会计岗位实践锻炼的不足。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会计岗位实训》课程的建设发展过程也存在许多问题。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1 《会计岗位实训》课程没有合理的定位


  目前许多高校会计类专业都相应开设了《会计岗位实训》或会计实验课程,会计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其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会计岗位实训》课程仍然定位于实验课程,其从属地位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又由于会计岗位实训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课时内容严重不足,教学内容不规范,实训组织形式不灵活,更严重的是缺乏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师和高质量的实训教材,这些问题使得会计岗位实训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2.2 《会计岗位实训》课时偏少


  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现象严重,这种状况严重束缚了我国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训课时比例小也是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好岗位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课时少,实训内容不能全面展开,授课方法也大大受到了限制,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实训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2.3 《会计岗位实训》课程内容不规范


  第一,实训资料的核算主体单一,大多都是以制造业为主,没考虑商业、服务业等会计主体的多样化,这与目前行业的多元化、企业规模的不统一以及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面的广泛性不相符合。第二,实训内容没有体现综合性,主要以单个核算模块为主,注重对账务处理的步骤和各种原始单据的感性认识,只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没能纳入实训要求。第三,实训岗位不明晰,实训中对企业经营的其他环节如供应、生产、销售等基本业务流程不涉及,即使有涉及,岗位分工不明确,没有培养出学生的会计岗位意识。第四,实训教材质量低,体现在原始凭证不规范,没有印章,或有印章的,盖的位置不正确,或针对一项业务的原始凭证不齐全,数据前后不吻合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五,实训中涉及新准则内容少,新经济环境下的业务不多或没有,缺乏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实践锻炼。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4 《会计岗位实训》的教学组织形式不灵活


  大多会计岗位实训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是以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训任务为主,没有真正做到学生实务操作配合的锻炼,没有实现会计核算凭证传递的仿真模拟,忽视了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培养,无法给学生真实工作的空间感受,同时在实训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会计职业适德教育。

 
  2.5 缺乏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目前很多实训教师本人没有会计实务工作的经历,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对实训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是束手无策,难以适应会计实训教学的需要。会计岗位实训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样要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能力。
  
  3 会计岗位实训的出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要做好《会计岗位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发挥本门课程的优势作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课程科学合理的定位,增加课时


  《会计岗位实训》课程应是一门实践性的专业技术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应作为一门必修课,而不是仅作为一门实验课。应由每周2学时调整为4学时或6学时。同时,改革考核方式,应针对实践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生的学分。


  3.2 优化会计岗位实训内容


  首先,拓展会计岗位实训的范围,实训主体应涉及多个行业与领域,由单一的制造业拓展为含有商业、房地产业、物流企业、酒店业等;涉及的企业应有不同规模及核算要求,除一般企业外,还应加入小规模企业的资料,这样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社会需求。其次,提高实训资料的层次,实训资料设计不仅是“凭证—账簿—报表”的简单循环,还应包括会计的审核、内部控制、财务分析、纳税申报与筹划等;也不应是对会计核算资料的感性认识,而是应加入提升学生思考、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最后,加强会计职业适德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从源头做起,填补职业适德教育的空白,为我国会计行业培养出德能兼备的后备人才队伍。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谈高职院校辅导员发挥好职能作用的对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