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职业教育发展途径之我见(1)(2)

2017-10-17 04:54
导读:其次,应迅速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档次,尤其是加强实习训练基地建设,每所学校都应配备处于行业标准水平的实习场地,同时在重点、示范中职学校中建

 其次,应迅速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档次,尤其是加强实习训练基地建设,每所学校都应配备处于行业标准水平的实习场地,同时在重点、示范中职学校中建立国家级综合实验基地,配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的实习场地。通过加强对实训基地技能训练资源的配置,做到文化课程资源与实践教育技能训练资源的合理分配,并充分与企业的新生产模式、市场的新技术对接,形成良好的学生实践培养模式,服务于市场经济。逐步形成以职业学校为信息集散主体、实训基地为信息传播纽带、学生为信息接受实体的职业教育网络。
  中职教师是技能的传授者,转型时期的教师应该要致力于成为一名有高度责任感并善于通过各种实践应用型的教学方法去研究教学的教师,通过现场或模拟职场环境,深化和拓展专业学习,培养学生模仿、操作、实践、制作的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转型期中职教育的教师,自我学习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自我技能水平和教育技能方面,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及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增强自我的职业技术能力水平比继续提高学历水平更重要。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1.教学方法的创新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目前中职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普遍的教学方法局限于“满堂灌”式教学法;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基础知识能力而欠缺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不足;中职课程大多是技术型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常动手操作才能掌握的技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很难使中职学生获得真正的操作技术。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善于发现问题,选取合理方法,遵循科学原则。例如: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和小组工作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能力。在国外的中职教育中,很多学校拥有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我国的中职教育也可以通过引进,模仿,改善,再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课程模式的创新
  我国职业教育现在重心还是在学校形态的、长学制的、学历化的职前养成教育上,这种职教模式对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很有用,但因其培养学生的周期长,对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的反应不够灵活,已日益显出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弊端。因此,必须建立完整的、灵活的、新的职业实践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普遍提高学生技能,适应市场要求。
  创新的课程模式既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应满足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需求,其课程设计既应强调职业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还应重视受教育者需求分析,中职课程改革必须有利于两大方向:就业和升学。中职课程模式创新应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本位,通过创新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多种综合技术,适应职业变化;具备良好的就业心理,并能捕捉升学的机遇。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应审时度势,改革创新。中职学校应通过课程模式的创新,采取长短结合、学分制、技能考核制等方法拓宽办学渠道,增强职教活力。并逐步形成重技能、多实践、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教育结构,形成新的职教体系。
  四、职教环境的改善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加速器
  正确引导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宣传职业教育,逐步改变社会不重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加大对职业学校经费投入,建设高水平的、有示范作用的职业教育学校,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实力雄厚、技能教育优秀的职业教育体制;提高教师待遇,防止职教资源流失;调整高职教育招生制度,使技术突出、素质优秀的中职学生更普遍地进入高职学院学习;加强宣传职教为社会作出贡献、为家庭取得实惠、为自己闯出路子的优秀毕业生的典型。
  应实施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制度。教育和劳动制度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要规范劳动力市场、落实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十分重要,这一方面是对人民负责,保证有资格的人为他们服务,另一方面,提高了持证者的社会地位。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谈物理课在卫生类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