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职业教育发展途径之我见(1)

2017-10-17 04:5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论职业教育发展途径之我见(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论文摘要:建立适应市场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有利于我国

 论文摘要:建立适应市场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强国的有效途径。如何改革职业教育模式,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使职业教育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较高技能的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服务于市场经济是文章所探讨的内容。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职教创新;职教发展
  一、中职教育现状
  (一)与高中学校的差异
  根据2009年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中职教育招生人数与高中招生人数相差两百万人,在校人数差近千万人。全国高中学校数是中职学校数的一倍有余,从事高中教育的职工是中职的6倍。
  (二)农村职教发展的滞后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适应。农村职业学校在办学经费、教学设施、师资水平等方面与城市距离在不断加大。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或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
  (三)国家政策的支持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解决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问题,2002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7年5月,国务院发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9年1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这些努力使得近几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二、政府积极的职教政策是职教发展的有力前提
  (一)政府干预阶段
  2000年前中职教育招生规模及其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出现了徘徊和下降,“普高热”和“大学热”使中职学校的招生普遍不同程度地遇到困难,且生源质量逐步下降。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支撑兴国战略的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科技型转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尤其是沿海地区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政府已经意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重要作用,并且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中职变革阶段
  在这一阶段,依托国家政策,每一所中职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在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学校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调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国家根据区域划分全额投资建设国家级实习场所,建立综合型实验实习基地,配备市场紧缺型专业实习用设备;各地方中职学校配备基础实验实训场所,场所资金来源可以由学校与地方财政或者与学校签定“定单式”企业共同负担。
  国家通过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站,与行业协会确定考核内容,严格职业资格考评制度,规范职业资格等级评定,使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成为就业择业的必备条件,同时配合学校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出拥有一定技能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当今,许多中职学校通过各种技能传授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已办出学校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中职教育现代化
  中职学校在这一阶段将完善教育理论体系,踏人专业成长的自主发展的轨道。政府已不再参与中职改革的进程,中职学校开始向同行业、市场相符合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国民对中职学校的认识发生根本改变,“普高热”现象基本消失,市场对技术工人需求数高于对研究人员的需求数,中职招生高于普高招生,综合素质一般的学生的偏好开始转向中职类学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完善的中职教育开始对中国的工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行业的发展又促使中职类学校更加完善。旧行业的衰落,新行业的兴起,促使中职学校专业开设转化以适应市场,培养出的优秀技能工人同时推动着行业向高端发展,从而形成正反馈,促进经济的持久健康发展。

  三、学校积极自主变革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内驱力
  (一)教师的培养与技能提高
  首先,国家对处于转型期中的中职教育阶段创建教师培训计划,在高校设立新的职业教育教学专业,专业对口培养中职教师,培养出技能优异叉掌握多种教学技能的教师,这些教师毕业后分配到各中职院校从事教育工作。对在任教师,支持其赴拥有优秀职教实践的国家、拥有高制造技能水平的企业学习培训,到承担中职教师培训的高校进修。定期对在任教师提供技能培训和一系列的适应时代技能教育方法培训,并通过良好的教育实践考核制度,形成有职教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行业专家作为客座教师,通过他们的专业授课、技能传授和专业分析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谈物理课在卫生类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