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1)(2)
2017-10-19 01:46
导读:(四)学生对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与高校指导教育的不足 在问到“您觉得您自己需要职业定位方面的指导吗”时,74.08%的学生回答说“需要”,而15.
(四)学生对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与高校指导教育的不足
在问到“您觉得您自己需要职业定位方面的指导吗”时,74.08%的学生回答说“需要”,而15.24%的学生回答说“不需要”;在问到“您希望从什么途径得到对职业定位的指导”时,45.71%的学生回答说“老师”,15.76%的学生回答说“课堂”,而回答说“其他”的学生仅占9.63%;在问到“您对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时,44.48%的学生回答说“很有指导意义”,但回答“有点用”的学生也占了41.51%;在回答“您周围的同学有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吗”时,42.91%的学生回答说“少许”,回答说“无”的学生占“30%”,而只有19.79%的学生回答说“较多”;在问到“您认为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时,59.19%的学生回答说“缺乏有理论和经验的指导教师”,35.73%的学生回答说“没有有效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在问到“您觉得在学校有什么途径能最好地帮助大家实现职业规划”,37.3%的学生回答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36.6%的学生回答说“提供职业生涯咨询”。由此可见,一方面,就业形势的现实促使学生在认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的同时,积极去了解、确立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渴望得到有关方面的指导;但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来说,有理论、技能和经验的教师很少,缺乏专业的教材,缺乏高水平的指导人员,教育方式和途径也亟待改变。
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通过对以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论是从学生自身还是从高校,目前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如何去引导大学生合理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方面来看,此项工作开展得并不容乐观,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在此,结合广西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以及目前就业形势,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与改进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一)引导大学生正确评估自我,进而营造职业化氛围
作为在校大学生,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如何正确地了解自我,这是正确评价自我的前提,也是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因为只有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楚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才能避免自身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盲点,才能确立正确的、合理的职业目标。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职业规划教育的模式、途径,去营造或模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与环境,以促使学生尽可能快地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邀请职业指导师讲课;邀请一些优秀的校友回校与学生相互交流,定期开展就业讲座;邀请院系退休老教授或专业教学教师,畅谈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就业趋势;可以不定期地以本学院为主或联合其他学院进行一些纵向或横向的职业训练;等等。
(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调整自身规划设计理念
就业形势是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当然,就业政策也会随之变化。虽然,双向选择是目前主要的就业形式,但其本身还存在着不足。因此,无论是作为高校自身,还是与学生“第一线”打交道的
辅导员、班主任,都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的教育中宣传新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让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能很快了解到当前最新的行业发展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情况、专业发展情况,使低年级的学生不断地更新自我的职业规划理念,使高年级的学生能及时地调整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以适应于社会的需求。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从一定角度上讲,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既是一项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有着自己的一套科学体系。因此,如何加强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作为高校,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中,并在新生入校起就开展理论教学和操作指导;应该选择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专业方向,进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向学生灌输职业发展理念;从而使学生去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调整自己,以社会的需求为主导,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应该充分发挥专兼职职业生涯导师的作用,进行在校期间的教育、咨询、引导和跟踪,以确保实际操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要打破旧有的单向教学模式,要立足于就业工作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分类和个别指导,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形成融开放式教学、实用性教学、针对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前瞻性教学为一体的新模式。
(四)“软件”和“硬件”紧密结合,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缺乏专业性的、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能取得积极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硬件”上,要投入必要的物质保证,如:咨询辅导室、信息查询室、面试模拟室等;在“软件”上,必须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要注重加强从事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素质、工作方法;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同时,还要建立与完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进而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咨询、辅导等教育的实际效果。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