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等影视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1)

2017-10-19 01:2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等影视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影视艺术教育要突破人才培养
[摘 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影视艺术教育要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除注重教育本身的变革外,更要延伸人才培养的视角,密切关注与之相关的影视产业和社会文化语境,把握影视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通过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影视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的高等影视艺术教育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高新技术、多元的社会生活、腾飞的产业界直接接触,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加上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文化思潮特别是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影响,影视艺术教育在发展变革中呈现出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机制、新方法,为传统高等教育注入了活力与生机,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和矛盾,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并成为当今影视艺术教育的瓶颈。
  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创办于2002年,学院通过综合分析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确定了自己在影视艺术教育体系格局中的位置,并对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和不断创新,为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制。本文拟通过审视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过程,进一步探讨影视艺术人才培养的改革。
  
  一、战略分析——审视内外部两种环境
  
  当今的高等教育正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密切融合,并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模式发展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也走向多元。高等影视艺术教育尤为典型。因此,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在人才培养的改革中,首先是正确审视内外部环境,在注重教育本身变革的同时,关注与之相关的影视产业和社会文化语境,以全局的观念、发展的眼光确定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流动多元的外部环境
  多元文化思潮并存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众声喧哗的时代氛围,消解权威、消解永恒、消解深度、游戏至上的时代风尚,使我们置身于后现代文化语境。詹姆逊认为它是“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作为总体的更深层结构转换的表征”。大众文化成为消费主流,多元思潮涌现并存,影响着传播的意义建构、传播形式与价值体系,震荡着人们的世界观、消费观和价值观。后现代文化语境赋予了我们全新的视界,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影视文化信息传播和影视艺术教育的建构与发展。
  湖南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影视媒介经历改制、重组、变革、发展,形成经济学意义上的“影视产业”,成就了不少产业话题,如电视湘军——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近年来“金鹰”、“超级女声”等新品牌铸造了多赢产业链。2005年湖南卫视以“快乐中国”的新概念,创造了收视收入双飞跃的奇迹,成为新的关注点。湖南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新型人才,而且人才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维度趋势。
  高等影视艺术教育的竞争态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影视艺术教育蓬勃发展,打破几大院校垄断的局面,群雄并起,形成竞争态势。如仅办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本科院校就有近百所,而且正在跨地区发展。一些北方优势院校纷纷南扩,抢滩南方生源市场,对南方办了同类专业的综合性大学造成冲击。如何在竞争中发展,优化人才培养,也成为重要课题。
  2.发展变化的内部环境
  教育主体的变化: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教育的培养对象(学生)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喜欢无厘头文化,不喜束缚,追崇个性,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面对如此多元而富有独特思想的培养对象,培养模式也趋向于注重个性、多元发展。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发掘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综合性院校某些固有模式压抑了这种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首要任务就是改造和激活传统机制,创造自主、宽松和开放的人才培养环境。随着“概念经济”的出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这些市场力量渗入到影视艺术教育领域,丰富了教学手段,引发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模式急需创新。
  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湖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极为活跃的校园文化、综合性的学科背景、交叉融合的学科特色、厚重的人文底蕴以及开放的办学传统和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是难得的可利用的优势资源。
  
  二、与影视产业对话——解读新型影视艺术人才
  
  流动多元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变化的内部环境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和市场需求接轨,与影视产业对话。当前的影视艺术人才市场一边是多如牛毛的求职者,一边是人才急缺的影视媒体。不少媒体不拘一格招揽人才,扩大自己的人才储备。人才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元素,我们必须对影视艺术人才进行新的解读和剖析,探讨最新的影视艺术人才观,确定人才培养的战略发展思路。影视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善于创新、富有创造活力的高素质人才梯队,有生产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营销研发型人才。影视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用人标准发生变化,急需的人才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自主创新型人才。“文化产业从本质上讲是创意产业,最大的生机是根植于头脑中创新不止的超级精神”,需要自主创新型人才。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产业把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中心环节,重点开展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开展原始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尤为需要具有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创新生产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开发能力的人才。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复合型专业人才。影视产业是知识密集度、资金密集度、科技密集度、劳动密集度很高的重要文化信息产业。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它需要随时调整策略,不断创新,赢得更多受众。如精心构筑影视产品符号,满足多元需求,产生更大利润,占有更多市场份额,进行创新生产销售。这要求影视业的人才最好精通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同时还是广告、传播学、影视艺术专业甚至哲学方面的行家。他们不仅要专业扎实,还要拥有宽泛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如懂得计算机语言和影视制作的高科技专业人才,既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又具备良好的影视专业素质;懂得资本运作和影视传播规律的金融决策人才等等。这也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科技文化与市场紧密融合后带来的人才市场需求格局的新变化。
  有可持续发展力的高端人才。高端人才是指同时拥有高素质、高专业技能、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的高级人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力是指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有一定应变能力,能进行自我调节获得自我提升,具有长期市场竞争力。影视产业拥有复杂多变的市场、激烈残酷的竞争及高强度的工作环境,需要大量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高端人才,需要他们运用自身储备的多学科知识和能力,在竞争中创造价值、成就品牌,创造出持久的消费文化,而且能使品牌价值直线上升,长久地占据消费市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随着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三类人才存量不足的缺陷日益显现。传统影视艺术院校的培养模式也缺失对以上类型人才的培养。比如说自主创新能力虽然成为影视人才培养的重要构件,但为它提供何种平台尚需探索;尽管高等院校大都把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但如何培养复合型的艺术人才还是亟待突破的课题;当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本科生的精英教育似乎被忽视,尤其是影视艺术生,如何加强本科影视艺术生的精英教育、为培养高端人才打下基础也值得深思。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刘安产
上一篇:关于强化深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