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初探(1)

2017-10-19 01:4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初探(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新时期园林行业的发展为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教学带来
 [摘要]新时期园林行业的发展为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文章在对农林院校现有教学体系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有关改革方法,对农林院校是否能培养出一批合格的、能面对时代挑战的、适应社会需求园林专业人才这一关键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
  
  一、前言
  
  中国有着悠久的园林文化历史,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具特色,但现代园林专业的建立却是在建国之后。1951年,由清华大学梁思成、吴良镛先生和北京农业大学汪菊渊先生发起,在北京建设局的支持下于北京农业大学创办第一个造园专业,1956年院系调整到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地球环境被加速破坏、资源进一步枯竭、人口危机等问题困扰的今天,环境问题和环保意识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园林专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多学科的交融,也使传统园林景观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作为学科,园林(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规范,全称应该叫风景园林)从其萌芽开始,就是一门边缘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因此,其综合性强,适应面宽。我国的建筑类院校、农林院校、艺术院校、综合性院校都有园林专业。建筑院校的教学体系,重点在人为环境建设和研究;农林院校的教学体系,偏重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方面研究。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园林专业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从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求出发,把握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根据自身特点搞好园林专业教学研究及实践,确立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主攻方向,改善目前农林院校园林教育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专业是涉及工程、技术、美术等各领域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从课程设置上,目前本科教学一般都是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美术基础及艺术训练,同时进行植物学、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学习。大二进行园林树木学、花卉学、AutoCAD、设计初步等课程,这些课程重点在为学生日后的园林学习与实践打下基础。到了大三,学生才开始全面接触工程、设计的相关课程,这对学生的创造力、基本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许多学生在这个时候才感觉真正踏入了园林的“门”。到了大四,大部分学生开始四处奔波找实习单位,找工作单位,又或者开始为自己的毕业设计担忧。也就说,在他们刚踏入园林的“门”后,刚摸到点门道了,就要准备毕业了。学生在这四年问,并没有充分的时间掌握到社会需要的能力与技巧。因此,这也迫使我们必须找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教育着眼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加强教学的改革力度,并不断创新,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不合理
  1 基础课课时过多,专业课课时不足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从目前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本科园林专业的基础课较多,一般设置在大一与大二两年,占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学时数。如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思想道德修养、植物学等。这些课程中的很大一部分,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用处不大甚至没用的。然而这些课程却花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高中已经学习了普通物理、普通化学,上大学后就没有必要再学。由此,可以调整课时以解决现在专业课学习时间不够的问题。
  2 理论课课时过多,应用课课时不足
  由于园林专业特性,科目涵盖了艺术、工程、设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大量的理论性内容占据了教师课上的多半时间,从而出现了园林理论知识与应用脱节的普遍现象。到了真正找工作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个问题是,大学期间,学生往往做了大量的课程作业和练习,而到了毕业的时候,却有许多同学找不到合适的作品去组成自己的作品集,无法给用人单位一个好印象。
  3 课程安排的时间、搭配不合理
  园林专业的课程往往有一个相关性,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植物造景这几门课的学习便是一个相关的、递进的过程。然而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却往往把这些作为孤立的课程来安排,没有体现一个延续性和相关性。例如植物学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而园林树木学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植物造景更是安排在了大四。这样下来,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为了学植物而学植物,为了记树木而记树木,到了真正到要应用搭配的时候,前面学的知识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
  
  (二)教材陈旧、不适用
  本科园林专业课教材的选择是个难题,以前的本科教材知识较深,内容也较陈旧,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园林这个行业是更新较快的一个领域,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不同,而在现有的教材中则无法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到现在为止包括园林设计初步、建筑、园林设计等课程还没有适用的教材,而园林工程老教材的内容已经明显跟不上形势。园林制图、城市绿地规划等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很多学生觉得好像学了不少知识,上了不少课,笔记也记了不少,但真正应用于实际的时候发现却不是书上说的那一套。教师在教学时目的不明确,学生学起来也糊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师资不足
  现代园林学科是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就多数学校情况来说,园林专业除以园林专业相关教师为主体外,一般还需要本院林学专业的教师,同时也需要土木与水利学院、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相关院系的支持。上述专业之间的确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有些课程及教师也可以是共同的。把这些分散的师资充分利用,发挥学校的这些师资优势的确是个好办法。但是,往往容易忽视的是,这些专业虽然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始终不是同一个专业,它们之间还是有着区别的。因此,在教学中这些非园林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园林专业的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例如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师水平很高,但是真正能教好园林绘画的并不多,因为这些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园林的教育,并不一定知道园林效果图表现的重点所在。又如园林树木学,往往是请林学的教师任教,但是这些林学的教师虽然很清楚树木的生理特性,但是在教学中却往往会忽视传授植物造景及应用方面的知识。
  外聘教师不足也是现在农林院校师资方面的一个问题。国际上此类专业通行的方法,是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上适当外聘一些有经验的来自园林设计院所、园林公司的高级人才来担任。如在法国,承担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师绝大部分是由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兼职的,这既使学生能有机会与社会接轨,学校也不必“养”太多的人,而这些设计师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比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的“专职”教师有着诸多优点。
  
  (四)教学中没能充分体现农林院校的特色
  我国的建筑类院校、农林院校、艺术院校、综合性院校都有园林专业。艺术院校的美学、美术更具特色;建筑院校的教学体系,重点在人为环境建设和研究;而农林院校的教学体系,偏重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方面研究。农林院校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工程技术、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但他们应该具有丰富的植物和生态知识,应该运用生命科学知识赋予园林体以鲜活的生命特征。然而事实上是,许多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学生,对园林植物只是一知半解,对园林植物的了解仅限于认识某些植物。但对这些植物的观赏性状、生理特性、应用方法等一窍不通。这和老师没有在教学中注入和强调农林院校的特色是分不开的。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调整课程安排
  1 对部分课程的课时数进行调整
  从目前课程设置上来看,园林专业部分基础课较多,而这些课程中的很大一部分,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用处不大甚至没用的,因此对这部分课程的课时应当进行调整。例如植物学这门课,其中部分知识对学生日后学习园林树木学是有用的,但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勿需精确地知道植物的细节,如芽痕的形状、叶柄的大小、或叶片的锯齿状等等。因此,大一40学时的植物学课程,完全可以精简为20学时,把余下的20学时加到大二的园林树木学的学时中。甚至可以取消植物学这门课,将其中与园林树木学关系紧密的内容,结合到园林树木学这门课中。这样,既解决了植物学浪费课时较多的问题,又解决了园林树木学一向以来课时不够的问题。再如大学物理这样的学科,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几乎是没有用的,因此完全可以删掉,从而把一些园林专业课程提早安排,让学生尽早入门。
  2 对部分课程开设学期进行调整
  之前提到,园林专业的课程往往有一个相关性,然而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却把这些课程分开作为孤立的课程来安排,没有体现一个延续性和相关性。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植物造景这几门课的学习便是相关的、递进的过程。因此,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完全应该把这几门课程放在连续的几个学期内,让学生学起来有一个系统性。从认识植物的生理特性,到认识植物的观赏特性,到将植物应用到设计之中,让学生除了要认识植物,还要真正懂得应用植物、搭配植物,体现农林院校的优势与特点。
  3 对部分课程开设顺序进行调整
  目前园林课程的设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部分课程开设学期不合理。例如电脑效果图制作的课程便是设置在大四。这是一门教授3Dmax等实用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课程,这门课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掌握电脑制作效果图的方法。如果这门课程较早开设,学生便能在之后开设的园林建筑设计、公园规划设计等课程中应用之前所学到的电脑效果图制作方法。这样,使学生既能在做设计的时候多一种表达方式,又能让学生对之前学到的电脑效果图制作知识进行应用与复习。然而这门课程又需要AutoCAD作为基础,因此,这门课程应该设置在大二而且是学习了AutoCAD课程以后。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运用案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在许多学科教育中已经广泛使用,园林专业则应该将案例教学应用在设计类课程中。通过典型设计实例的剖析,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触类旁通,使学生掌握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或原则,最直观地接触到实际的设计项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把优秀的已落成项目作为设计题目给学生做设计。学生完成自己的方案后,带学生到项目实地看现场,让学生通过对成熟项目的现场勘查,对比分析自己方案的不足,并分析已有方案的优缺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
  另外,利用各类绿地,采用现场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测与调查,加强感性认识。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是园林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作为一个风景园林师,只有学会分析和感受一个设计、一个场地的好坏,才能够作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设计。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胡竞恺
上一篇: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课教学革新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