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学科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1)(2)
2017-10-19 03:11
导读:(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整个双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效果的虚实以及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整个双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效果的虚实以及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就成为能否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关键。但是,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不甚合理。有的教师有时因为下意识组织英语语句的表达而忘记了教学内容,从而造成师生交流上的困难;有的教师用英语板书而用中文讲述,只能是名不符实;有的教师沿袭以译代讲的教学方法,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参与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样,既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也不能使学生真正学习到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远没有达到双语教学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五)师资的问题
师资是双语教学质量的保证。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地掌握所教课程的专业知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能够用英语表达、解析本专业知识,要具有相当高的英语表达能力,发音准确,符合语法及外语的表达习惯。客观地说,就整体而言,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还很难胜任双语教学的要求。目前的现状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英语表达能力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不够,很难胜任除英语外的其他课程的教学,而专业教师,虽然专业知识没有问题,但是英语表达能力却较差,让他们用英语去准确地表达、解释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确实勉为其难。鉴于这类情况,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就出现了一半汉语一半英语的混合语言。在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必将使双语教学走入歧途。在调查中发现(见表2),学生对教师外语水平满意度与总体教学效果满意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大学排名
(六)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
由于双语教学教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但对双语教学的考评方式与传统考评办法并无区别,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各高校应科学、公平地看待双语教学课的工作量,设计一套有效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四、完善双语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双语教学目标
经管类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应该具有双重性。
首先,在经管类本科专业课程中采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通过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联系和对比来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使学生获取学科前沿最新知识。
其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通过直接学习国外原版教材来掌握所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阅读所学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英语文献资料,而且还能够用英语以口语和书面的形式、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处理和交流与所学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信息。
(二)合理选择双语课程
双语课程的选择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双语教学应选择那些具有国际共同性,其词义、表述、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表述比较一致的课程,而经管类学科的许多课程都符合这一要求。
第二,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选择双语课程。
第三,先实践性课程后理论性课程。比如笔者所在学院在国贸专业双语课程的选择上,先开设了《国际市场营销》,然后开设《国际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再加上学生之前已经用汉语学习了《市场营销》,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但由于学生之前已经用汉语学习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课程,而且《国际市场营销》的双语教学使学生逐渐适应了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并营造了一定的双语氛围,学生在接受双语《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时也就相对容易了。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完善双语教材建设
完善双语教材建设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要选好教材;二是要加强双语教材的编写。
选好教材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选用教材的首要原则是选择反映最新科技发展水平的适用教材,各高校的老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在双语教学的初期最好选择同时有中译本的外文教材。同时,应加快英文版教材建设,对一些针对性和区域性强的课程,应尽快组织国内有关院校教师编写英文版教材。这样的英文教材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同时,教材结构和内容与国内现行中文教材也大体一致,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生接受。
比如,绍兴文理学院王道文教授编著写的《Strategic Management》双语教材,使用国外特别是美国先进的战略管理理论,以及国内典型大公司的案例,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创新双语教学模式
对于经管类本科专业来说,双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教学方式也应该是相延续的,尽管当前我国双语教学的总思路为保持型双语教学,但在此认为经管类本科专业的保持型双语教学应采用“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加州大学克拉中教授的“输入假说”理论和“直接法教学”理论。
“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双语教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
渗透阶段,即“用英语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接触英语。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普遍会增强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并能主动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和扩充自己的专业词汇量。
整合阶段,即“用英语表达”阶段。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文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汉语和英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互为主体。教师很自然地将汉语和英语交替使用,学生也很自然地将他们会表达的意思用英文回答,课堂上英语的使用不是硬性规定,而是一种自然流露。
中国大学排名
思维阶段,即“用英语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解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这一阶段的实现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营造一个好的“英语
校园”环境,能让学生时时、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
此外,在各方协调下举办一些丰富的英语类文化活动,真正地让英语学习“活”起来,深入双语教学的开展。
(五)加强双语师资建设
学校可以选择英语水平高、责任心和上进心强的教师先行开展双语教学。鉴于目前我国师资水平的现状,必须对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英语方面的
辅导(英语语音,语法等),可以通过多渠道培训一批英语口语流利的教师队伍。
有条件的高校应组织双语教学的教师到英语母语国家去进行短期进修,这样既可以了解国外学科动态,又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更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比如,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多年来一直重视教师队伍的外语培训,从2001年学院就启动教师的英语语言培训工作,举行外语培训班,学院请外教授课,要求中青年教师参加,提高教师外语阅读和口语能力,并使更多教师能承担双语教学任务。另外,学院近几年每年选派3-5名左右教师出国深造,让他们广泛参与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六)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双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教学基础文件建设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进行,教学效果又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成绩评定和专家、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整体评价。除了检查对课程内容本身的掌握情况可以运用书面试卷考试外,还应当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的进步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同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和获取学生对双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不过,双语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必须把现行的结果性评价与过程监控结合起来,不能盲目套用原有评价标准,要充分尊重教师在授课中的自主权和个性,在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选取上给教师广泛的自主权。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本次调查中,有73.7%的同学建议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英语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增加共同作为评价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姚晓艳,段会川,刘伟.双语教学教材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7).
2、W.F.麦凯,M.西格恩著;严正,柳秀蜂译.双语教育概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3、李红兵.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2(3).
4、张培.双语教学:热点问题的冷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2(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许庆高 李生校 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