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Flash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姓 名:王 芳
【摘 要】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预测和估计,它体现了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一种自信和期望。Flash教学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受学生已有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又对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有重要作用。在Flash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该遵循若干教学策略。
【关键词】 Flash教学;自我效能感;教学策略
在Flash实际教学中,心理素质不同的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是不相同,即自信、稳重、有毅力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就能战胜困难,取得Flash学习的成功;相反,自卑、懦弱胆小、犹豫不决的学生就不敢动手,在制作动画的操作中只能作“旁观者”。一般的,学生往往最初对自己动手操作任务很感兴趣, 但随着技术难度的增加和对作品整体水平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在尝试过程中出现多次误操作以后,一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受到损害,他们开始排斥课堂教学,做起与教学无关的事,即使勉强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不过是按教材流程完成的粗糙作品。为此,在Flash教学实践中仅仅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制作Flash作品的信心和勇气,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人们面对任务或困难的时候,总会对这些任务和自己的能力作一些判断:“我是否胜任这些工作?”“以我的能力能应付眼前的困难吗?”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虽然很清楚应该做什么,但在行为表现上却并不理想,其中,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心理学家把人们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景的自我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Bandura)1977年提出的概念,并在1986年在其著作中作了进一步的系统论述,使该理论的框架初步形成。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注意,有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由于自我效能感在人类自我调节中的中心地位,自我效能感理论研究在各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延伸尤其在各应用性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普遍重视。大量的学者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行为及成就有重要影响,在学习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于完成好学业任务有充分信心的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好些。因为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强,并对其目标定向及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影响学习成绩的取得。
二、自我效能感与Flash教学
1、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其参与Flash作品制作的努力和克服困难的程度
在Flash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制作不出按要求的动画效果而影响作品制作成败。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在实践制作Flash作品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当面临困难、挫折、失败时对制作作品的持久力和耐力。高自我效能感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而低自我效能感则相反。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当被困难缠绕时,那些怀疑自己能力的人会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尝试或完全放弃。例如:按钮动作响应、帧命令控制、遮罩效果、影片剪辑等较复杂操作,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沉着应战,把任务作完;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操作前不愿坚持下去。
2、学生的Flash学习活动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学生学习Flash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影响自我效能感,这是因为Flash学习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科学性、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在开始制作作品前,学生不仅要明确任务、重点或是关键部分、难点部分,而且还要分析出制作作品时所学知识已能实现的部分和暂时未能实现部分。学生如果在头脑中没有在意这些知识,制作就会失败,也就是说,有的学生在制作作品前很清楚应该怎么做,但在实际操作制作时,其行为表现上却并不理想,这就是因为其内部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造成的。这类学生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估计不足,缺乏自信。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与此同时,Flash作品制作成功与否也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进行Flash教学的主体是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突变期,对于学习中的成功失败不能正确归因。作品制作成功了则沾沾自喜,可能导致骄傲。在以后的作品制作中就会大大咧咧、马马虎虎。若一旦失败,又会觉得自己不是做“Flash作品的料”,导致自我效能感的降低,而且不仅表现在Flash学习中,还会影响到学习信息技术及其他科目。因此,在Flash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十分必要的。
三、在Flash教学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策略
Flash教学中,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内部与外部因素。其内部因素包括作品制作的成败经验、学生的归因方式、学生的操作能力等;外部因素包括任务的难度、教师的评价等。根据这些因素,在Flash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应注意以下教学策略。
1、增强愉悦体验,丰富成功经验,建立信心
如前所述,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的成败经验。经常成功能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建立稳固的自我效能感;经常失败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体会成功经验。由此,作为教师应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激发兴趣、消除恐惧、训练操作能力着眼,让学生“乐学、想做、能操作”,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非失败的打击。那么在Flash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呢?
首先,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对Flash教学的兴趣,让学生“乐学”。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好奇心,更何况正处于懵懂时期的青少年。好奇是对新鲜、突出事物的心理趋向。Flash教学中的变形、变色、发光、旋转、淡入淡出、遮照等动画效果,这些无不诱发学生的好奇。学生对动画效果的好奇引发思维的活跃,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导致对Flash动画制作的兴趣。除了丰富有趣的动画效果之外,它还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如: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制作成MTV、小品相声的Flash作品等,通过奇特的动画效果使学生产生信息技术有趣、容易学的感觉,从而增加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有了对信息技术、Flash教学的兴趣,才会去“乐学”。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