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在教育变革的年代里,如何换一种方法学语文?本文尝试从上课、作业、阅读三个角度谈自己的粗浅尝试,即让学生上课,布置亲子作业,建立身边书馆。实践证明:换一种方法少一份负担,换一种体验;换一种方式多一份惊喜,多一次机会;换一种方式多一份思考,多一次成长。
当然,教无定法,但万法不离其中——即为孩子的语文能力和终身的发展服务。而思考和探索也终将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换一种方式 学生上课 亲子作业 身边书馆 学语文
正文:
学语文有许多种方式,换一种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当然并不意味着传统就是不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是在尝试思考如何在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的基础上换一种学习的方式和体验,并尝试为孩子种下一颗会学巧学的良种,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本文将通过三个案例,从上课、作业、阅读三个角度谈自己的粗浅尝试,期与同行商榷。
换一种方式上课——讲台让给学生。
在许许多多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上,用以巩固知识、技能、技巧的复习课通常了无生趣,既没有学习新知识的新奇感,也没有多样化教学带来的多种学习体验。——从形式上,教师或是站在教室里最显要的位置,环顾自己的学生,让他们的视线盯着自己的眼睛,仔细聆听自己的讲解,或是于行间穿来踱去,巡视与察看着学生们完成习题的状况,不时伴以对某生的赞扬或指责;在环节上,往往是先由教师提示主题并说明当前工作的目的,再令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教科书中的相应章节及记载了教师曾经的讲解的笔记,以“迅速、正确、认真”的态度,对布置给他们的大量习题一一做出解答,或是完成不同时间长度的个别或集体问答,最后,再由教师着重强调指出所出题目涉及到的基本内容,作为整堂课的结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能不能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彻底颠覆了上述千篇一律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将课堂完完全全地交给了不过刚刚升入六年级的小学生们呢?
答案是肯定的!
案例一:我为同学上课——挑战自我
第一次把讲台让给孩子是五年级的《大江保卫战》。我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先在班里物色了三个同学。培训时告诉她们怎样以一个老师的视野看待书本,上课的流程,如何设计问题,怎么带大家读书——其实心里,是做足了失败的准备,十岁的孩子,从没有上过师范类学院,能行吗?
不过,只要肯上台,就是成功!
当晚准备了45张小字条——上面写着上课优点和上课缺点,主要目的有三,一是促使做在下面的同学专心听讲认真思辨,二是培养一批后继人才,三是给上课同学成长的机会。
毕竟是初次尝试,一个讲到一半卡壳了,一个虽然诗意却是自己读的多,还有一人落落大方却过于简单。但是,下面的观众却是出乎意料的认真,毕竟是同龄人——教室里静得甚至连呼吸声都轻了,捕捉到好词佳句则不失时机地记录下来,新奇的东西毕竟是“鲜美”的,班级的孩子持久地专注着。
孩子们的评课意见从语句是否通顺老练到资料是否充分,从朗读的方式到如何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从是否落落大方到如何调动同学们的情感……写得面面俱到,读着他们的评课,我居然在班上发现了一个个小小的“语文教研员”!
生命的源动力一旦启动——潜力无限!如果说前次的冲锋讲台阵地是小涟漪的话,那么后来长达一个月让每个孩子自己备5分钟复习课是全班性的大波浪了,有了前面的基础,每个孩子上台讲课也有了榜样,复习课进行得轻松而又高效。
看看孩子的活动感言:“每人自选一课,为第二天上台讲课认真准备。听课同学与讲课同学互相补充知识点,获得1+1>2的效果。这是一个需要勇气、自信的活动;这是一个必须虚心接受、认真聆听的活动;这个活动也让我们切身体会到老师的辛苦。”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最后的白热化阶段,主控权居然在我们手中,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这样既轻松又愉快。”“一节复习课让我当了回老师,也让我明白每个人的尊严很重要。”“胆怯与羞涩只是薄薄的一张纸,只要你轻轻一捅,纸破了,太阳出来了。”
正如学生所说——五分钟上课,不可能让人生精彩,但一生不放弃,不停地追求、努力、奋斗,终会有精彩的过程,与精彩的结局。
思考:上课尝试后,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孩子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有的深、有的浅,有的全面,有的单一甚至错误,对于复习的重点,每个孩子的想法也不尽相同,换一种上课的方式,得到的,不仅仅是兴趣、乐趣和体验,台下的同学也是如此。学生们看来这样的做法,抚平了常规化复习课的无趣,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多重效果——强化书本知识,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生命的深度与广度也无形地悄悄地变化着,同龄人的话更容易今日孩子的“大脑”。无形的压力更是无形的动力,每个孩子都卯足了劲儿要在台上一展风采,即使是被贴了标签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尊严,主体性就这样发挥到了极致。是讲台——更是擂台。无形之中,孩子们在比较和竞争——言语的高下,复习水平的优劣。看似不合情理的逼上梁山中,生命的潜力挖掘了——在众人面前开口的勇气、缜密的思维和高效的复习途径,学生成了教学的同盟军!
换一种方式作业——亲子演绎课本。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作为检查、分析、评定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其有着诊断、强化、调节、教学的广泛作用。临时抱佛脚、或任意想出一些也许根本无关紧要的和儿童不感兴趣的作业去滥竽充数,无疑如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一书中所言,是不能够被允许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怎样的作业才是有效且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呢?笔者做了如下的尝试:
案例二:亲子演绎《负荆请罪》
语文第十一册第五课,我布置了一项回家作业:和父母分角色上演《负荆请罪》,把感受写下来。
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下午的家长会先预热了一下,以下是孩子们稚嫩的感受:
A:幸福型
廉颇谁当呢?大伙儿一再推辞(因为要下跪),都不想当这个廉颇,最后,这廉颇之位就交给老爸了。要推举蔺相如了,这老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竟想出一大堆歪门邪道的理由,还说小孩子演不出这蔺相如宽容,为国着想的气魄来,还是让妈妈来演最适合了。算了,韩勃就韩勃吧,难得一家人这么高兴,我又怎么能打破这欢乐的气氛呢?……
——杨心悦
今天,我动员了爸妈陪我分角色朗诵第5课,他们也积极地配合我。……一件小事让我感受到了无比的喜悦,因为他们肯放下手中的工作来跟我排练,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同时,我也感到父母为了我们老了许多。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和家长一起完成作业,感觉和家长一起分角色演读比在学校和同学分角色演读要轻松得多。 ——刘娇娇
亲子活动不但可以提高整个家庭的亲密程度,而且还有娱乐性。举行这样一种家庭小游戏,真是一举两得。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让生活添上一些乐趣,生活就变得多姿多彩了。——周瑜尉
演员们看好了“剧本”,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可没想到,却一下子读不出来了。人家本是气呼呼地,而我却一直嬉皮笑脸的,控制不住,差点笑场。还是爸爸妈妈演技高超。第二幕的主要人物是廉颇和蔺相如。爸爸不愧是当年的相声获奖者,演起来像模像样,真是不错。——朱丽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我感觉虽然跟爸爸妈妈一起演课本剧很累,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幸福。每次,一句话都要读上五六遍,而且跟本就来演不出课本剧里该有的神情,动作,只是觉得很好玩,很有趣,特别是读到了大人两个字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这时,爸爸妈妈也会被我引笑了,也说明了这个课本剧又要重演了,又要再疯一次了。 ——石婷婷
B:单枪匹马型
演课本剧不一定非要几个人一起演,一个人为什么不可以呢?我就是一个人“孤军奋战”。演时,换人物的时候,可以交替下位子;语气也要有所不同;神态也是要有所变化的。比如:“什么,廉将军要来找我?”一句,就要用奇怪,不解的语气来强调是真的“不解”。然而,表情也是可以这样的:眉毛稍稍紧着,露出疑惑的表情。配上表情,会让人感觉你已经完全投入了,也就是“入戏了”。有人喜欢演韩勃,有人喜欢演蔺相如,而我却全“包”了,感觉有些挑战性呢。而且,有时也会忙得手忙脚乱,但也不亦乐乎呢。 ——李叶雯
C明白道理型
一开始,蔺相如大人在聚精会神的看书,旁边的韩勃气呼呼的,在大口的喘气,不像是生气,反像是在跑了马拉松的运动员,廉颇背着一个“荆条”跑上来,跪在软绵绵的毯子地上,蔺相如好似有点忘词了,随便说了几句……我们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再做当明星的白日梦了,学习好了,以后有的机会上电视,到那时,你不想也得上了。 ——王言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其实,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例如我和孩子们一起成立了作文评审团,制定了作文评价量表,将自己从批改作文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一次次的引领中,孩子们不但得到 “术”的训练,还得到“道”的陶冶,可谓是事半功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附录:以下是一次读书超市记录在黑板上的推荐书籍:《石渚诗存》《神秘的未知世界》《楚辞》《格列佛游记》《世界奥秘探索》《生命的亲吻》《红楼梦》《北大向左清华向右》《冰心小说》《最后的学徒》《儒林外史》《感恩母爱》《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永恒的母亲》《滴水藏海》《纳尼亚传奇》《心灵解锁》《地海》《智慧背囊》《史记》《水煮三国》《时代广场的蟋蟀》《丰子恺散文》《西顿野生动物集》《白鲸》《童年》《海底两万里》《简.爱》《幻灭》《老残游记》《古文观止》《金银岛》《青春读本》《山羊不吃天堂草》《少年行者》《柳林风声》《昆虫的世界》《大自然的传说》《少年文摘》《上下五千年》《点一盏心灯》《游戏中的科学》《蓝调少年》《淘气包马小跳》《天蓝色的彼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寄给小学生的50封信》《谁动了我的奶酪》《王子复仇记》《哈佛十大名人的人生大智慧》《中国通史》《学会快乐》《海洋的秘密》《未来科学家》《汤姆.索亚历险记》《蚊子叮蚊子》《长征的故事》《资治通鉴故事》《鲁滨逊漂流记》《秘密花园》《四大名著人物点评》《丛林故事》《1001个军事之谜》《少年百事通》《小说月报》《小说名家散文百题》《中外文学名著导读》《百家姓》(2008.11.13地点:六一班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