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7-10-31 05:4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王人燕  创新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王人燕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以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本文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抛砖引玉。
 一、创设教学情景,学生在探索中创新
 抽象性是数学的特征之一,如何在抽象的数学知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这就有赖于教师创设形象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
 【课前】
 教师先按一定的顺序与两位同学握手,先与左边的同学握手,再与右边的同学握手,然后让同学说说老师是按怎样的顺序握手的,最后,教师用示意图()表示了握手的顺序。
 【课中】
 (一)学生自主探索14×2的结果。
 1教师提供小猴采桃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探索出14×2的结果,并让学生介绍思考过程。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借助情境图,着重引导学生一起理解“先算2个10是20,再算2个4是8,合起来是28。”
 (二)引导学生探索笔算方法。
 1、介绍14×2还可以用笔算竖式来计算,示范了竖式列法。
 2、引导:用竖式怎么算?你能联系刚才算出14×2的过程来算一算吗?
 3、联系口算14×2的过程,教师逐一点评学生各种不同的笔算竖式过程,从而归纳正确的笔算过程,介绍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竖式的一般写法。最后形象地说明其乘的顺序与课前握手游戏的顺序是一样的。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看,学生是具有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的,而握手游戏的切入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抹亮色,设计意图在学生的探索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自主探索笔算方法合情合理,教师给予一些引导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水到渠成地掌握了这个笔算方法。
 二、改善教学手段,学生在迁移中创新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着辅助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现今的课堂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己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具体形象化,将不易观察的事物可视化,学生就可凭借这些直观所得迁移创新出新的知识。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将其平均分成红蓝各一半,再将其平均分成8等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的平形四边形,再将其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并同时展示拼出图形,让学生自主探索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边就越趋平直,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接着推出长方形的长和圆周长、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的关系,然后得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里运用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减缓了学生的学习坡度,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跳一跳”之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新知识。这个“跳一跳”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创新。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
 (一)鼓励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遇到一些自己不懂的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并且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作为教师,应该保护这种好奇心,鼓励这种好奇心,并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这一课时,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随意说一个数,教师立刻说出这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引起学生一阵阵惊呼,直唤“好神奇”。这种人为设置的神秘色彩,令学生好奇、惊讶、感叹,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兴致勃勃地对这些数字进行整理,在老师的指点下积极探索其规律。整个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发现与探究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让学生多思考
 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旧知识的迁移,创新需要学生独立的思考,教师不能代劳。 如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过这样一题:56个苹果,平均分给明明和他的7个同学,每人可以分几个?学生很快算出56÷7=8(个)。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算法,而是让他们再仔细读读题目,再认真想想。教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但不久,就有一位学生发出“哦~”的一声,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接着陆续有学生举起了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有了正确的答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自己去探寻学习的方式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让学生多实践
 小学数学的一些知识是从生活实际引出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提供生活原型,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发现、探索新知识。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中找一找用不同的长度单位丈量的东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量胸卡的厚度用毫米,量黑板的长度用米,量橡皮用厘米,量桌子高度用分米……课后,我又让学生到超市里去逛一逛,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分别是多长。隔天,好多学生来告诉我:玩具车长27厘米,锅铲宽8厘米,床长2米,画册后4毫米……通过自己的丈量,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甚至有位学生还就此写了一篇数学日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实践,学以致用,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教育尤其要创新。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情景,变更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李世海,高兆宏,张晓宜.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周明星.教育创新途径与趋势[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郑毓信,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社
    上一篇:从一个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谈教学素材的选取 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