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Logo命令――《画正多边形》教学设计(一)(2)

2017-11-01 02:54
导读:360 REPEAT 5[FD 60 RT 72] 360 REPEAT 6[FD 60 RT 60] 360 REPEAT 8[FD 60 RT 45] 在教师展示辅助下,学生很快找到规律,并能够正确表述出规律:REPEAT命令中每次转角度数×正多边

            360

 REPEAT 5[FD 60 RT 72]
            360

 REPEAT 6[FD 60 RT 60]
            360

 REPEAT 8[FD 60 RT 45]
 在教师展示辅助下,学生很快找到规律,并能够正确表述出规律:REPEAT命令中每次转角度数×正多边形的边数=360
 师:你们已经找到了REPEAT命令的规律,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规律总结出公式呢?
 学生们,小组合作,从多边形的角度、边数和重复次数下手,思考得出:
 旋转角度=360/边数
 前进步长=边长
 重复次数=边数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
                 
 正四边形:Repeat 4 [fd 100 rt 90]
 
 
 正三角形:Repeat 3 [fd 100 rt 120]
 重复命令格式: REPEAT 重复的次数 [重复执行的内容]
 同学能不能把[重复执行的内容]替换的更加具体呢?小组讨论,在你们的纸上写一写。
 学生写出命令格式
 教师展示:REPEAT 边数[FD 步数 RT 360/边数]
 师:同学们试着画出正九边形、正十边形、正十一边形、正十五边形、正二十边形,你画的正多边形像什么了吗?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边数越多,正多边形就越接近圆形。
 师:到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间了。
 要求:指挥小海龟画一个边长是1的正360边形(Repeat 360 [fd 1 rt 360/360])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此时画出的图形已经是一个类圆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在掌握了新技能后,“趁热打铁”将思路引向更高的难度,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更深更透的理解新技能的应用。以问题引路,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自学、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巡视观察,掌握自学情况,对勇于质疑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赞赏。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又使学生能够自己获得知识,也体现了知识的迁移性。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从固化的模式中走出来,开阔了思路,提高创新思维。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扩展练习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Repeat”命令画正多边形,我们思考一下“米”字这样的图形是否可以用重复命令写,应该怎样写? 
 小提示:
 1、“米”字半径为60步。
 2、上述的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米”字也是轴对称图形。
 3、海龟以“米”字中心为点向周围发散。
 4、每一次回到中心点后,要为下一次前进做转角动作。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尝试操作,老师在机房内巡视。
 学生得出答案:repet 8 [fd 60 bk 60 rt 360/8]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重复命令进行发散思考所有以中心对称的图形的程序和画法问题。课程进行到此处时学生思维在潜移默化中跟随着老师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不断学会了“总结思维”“类比思维”的能力,学会了“触类旁通”的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向学生讲述信息技术logo语言的重复命令画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从教学开始的注游戏引入,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旧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程的进行中,不断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成果当中进行发散性思考,并从中寻找到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加深问题的难度,帮助找到学生终身受益的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上一篇:《修改文字》教学设计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