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保护珍稀动物——作品制作课课例
常州市实验小学 张燕
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PowerPoint模块的最后一课时,也是整个必修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全课分为4个知识点,分别是:1、信息的获取与识别,2、信息的存储与管理,3、信息的加工与表达,4、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很明显,本课是以PPT作品制作为形式,综合应用为目的,要求制作一个给定主题的电子作品。
本课的着眼点不仅仅在PPT的综合应用,也不仅仅在PPT作品的制作,而是在“电子作品制作的一般方法”上。但PPT作品的制作始终是一条主线,一般方法的学习和教学进程的推进需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制作“保护珍稀动物”的PPT作品来进行,即要把方法的教学恰当融合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因此,教学中没有照搬教材中小标题,而是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用学生更易理解叙述方式来表达。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完成上下两册必修教材的学习,已初步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如画图、WEB浏览与搜索、文字处理、文件管理、信息集成(PPT)等。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有较好的动手探究能力,碰到作品制作课,会非常感兴趣,一个个急着动手,就想一试身手。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不能让学生陷入“简单的做”中,切忌浮躁,宁愿放慢节奏,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学习与总结。
作品制作课,有时会受课时的限制,必需小组合作完成。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团队意识,只需教师恰当引导,用合理的任务就能促进合作。只要方法恰当,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很愿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因此教师可在此类课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意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学生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一是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大;二是操作的熟练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在作品制作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不要急于“简单地做”,碰到不会的,一定要想方设法去解决,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否则会的学生越来越熟练,不会的始终在原地踏步。制作作品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复习与巩固过程,也是应用与创新的过程。所以,团队的智慧,相互的启迪,是难能可贵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资源,教师要会充分利用。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自主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的课,教师的作用退居次位,学生是主体,学生将相对独立地解决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凭借教科书、制作要求、评价量表等手段提供间接指导。作品制作课一般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且本课注重方法的学习,因此采用这种教法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会陷入“简单的做”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掌握作品制作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比较、规划、合作,不急于求成,要边做边动脑,形成良好的操作规范;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方法;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汲取他人作品的优点,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引导学生会对作品作进行一步的修改,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学法:小组协作。
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而作品制作课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课型之一,所以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本课的最好选择。每个学生在自主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时,还要有团队意识,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分工合作的关系。
内容要求及课时数的设定,应考虑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感到凭一己之力是不容易完成的。协作需有计划性,要有合理的分工,互相促进,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要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而一起努力。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序,一般以3-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本课建议4人一个学习小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