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使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点滴体会

2017-11-01 05:4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使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点滴体会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谈使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点滴体会 镇江市官塘桥中心小学&n

谈使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点滴体会
镇江市官塘桥中心小学   朱陵丹  
[摘要]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创造性地处理信息技术教材的空间越来越大。在处理教材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内容的选编是否富有创意,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等问题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使用的一些反思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关键字]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课程改革

 在刚开始教信息技术学科的时候,然而总有那么几课上起来就觉得不是那么顺畅,或者怎么引导学生都没反应,而也有那么几课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不仅过程顺利,而且学生的反响也挺强烈。当时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只是模糊地感觉有些课的内容好教,有些课的内容难教。
 随着教学经验逐步积累,教学理念逐步更新,自己也慢慢会放手教材、重组教材或更改教材。这当中有享受成功的快乐,也有承受失败的痛苦,但无论怎样,经历了这些过程,都让我成长了——与学生的沟通增多了,距离拉近了;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越来越了解了;教学方式越来越丰富了;对课堂教学的生成越来越关注了……在众多的变化中,让我感觉最深刻的是:要使信息技术课上得既有特色又有效率,对教材进行合理而有效地处理是基本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因为时代的变化,需要我们对教材内容及时更新;每一届学生的心理特点都不同,需要教材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时期的学生爱好也不同,需要修改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觉得轻松快乐,使课堂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逐渐转变。1997年后,各地陆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试点研究。新课标的出台向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材比较多,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笔者所处的江苏省近年来也加大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力度,从前几年开始推广使用了一套全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掌握初步的操作技能。小学学段学制较长,一般需要五至六年,在这五六年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智能结构逐步完善。显然,用一本教材是无法适应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的。为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建设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要有所侧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循序渐进,并且要符合适用年级小学生的一般认知水平。一、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特色
  (一)内容的选择
    2007年审查通过的新版教材分为上册、下册、选修三部分。教材中除了以往教材所包含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原理、常用软件操作技能外,更多地增加了网络应用方面的内容。论坛的使用,博客的建立等,这也是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教材编写者们注意到这些工具在网络上的广泛应用所增加的。邮箱的使用虽然在旧版教材中也有体现,但新增加的美化电子邮件等内容,也是随着网络邮箱功能的完善而改编的。
    除此之外,新版教材还增加了LOGO语言的教学,作为选修教材提供给学生及学校。各个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修这部分,也体现了弹性教学的特点。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新版教材从内容上有了很多拓展,选入教材的内容能基本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一定的超前意识。
  (二)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以前的教材中发现所有涉及操作的内容,呈现方式整齐划一,几乎所有的课都是一个样式、一个套路:“……应该如何操作呢?①……②……③……”我们先不谈这种培训式的方式在小学教材中使用的合理性,我就觉得让学生看这种千人一面的课本内容,不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会阻碍其形象思维的发展,最终扼杀的是创新能力。而在新版教材中,有指导性的留白,不将直接的操作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将如何尝试的方法告诉学生,“探究园”板块的设置即是渗透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思想。并且,每一课中都设有“实践园”板块,给了学生更多在实践中思考的机会,体现出引导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创新的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意图。
  (三)教材形式和载体的多样性
    传统教材基本上是一些纸类印刷品式文字教材,纸类教材通常显得枯燥无味、表达方式呆板,更难以展示出信息技术教育中蕴藏着的丰富的色彩、友好的交互操作、动感的场面,正所谓"纸上谈兵",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而新版教材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配套的教学软件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科书成为运用各种配套资源的核心与指导;把教学分析、教学建议、教学提示、教学案例等放在教师用书中;把操作示范、过程讲解、模拟演示、技能练习以及支持教与学的资源放在CD—ROM光盘中;这样有利于教师、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使我们拉近了人与人,人与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学习可以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可以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畅游。


二、美国信息技术教学的特色
  (一)注重课程整合提升技术价值
    在美国的课堂中除了开设特定的信息技术课外,很多科目会涉及到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任课教师也会不失时机地把信息技术知识渗透到本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去。在这套标准中,围绕英语语言艺术、外语、科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内容,按照年级层次编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显示各学科教学与该标准之间的关系。活动强调技术在学科教学中作为工具,学生利用各种技术辅助学习,提高能力。例如,本书中提供的“哦,还活着”学习活动案例,小孩子们用字处理软件和超媒体软件制作并共享关于寒带动物的信息。在“作家并不神秘”案例中,学生在网上收集关于作者的信息,然后可以通过电子手段编辑、修订、发表他们自己的故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某个知识或分享了某个经验,而在此过程中,软件技术作为工具不但在具体操作中被不断强化,也更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二)关注教学内容多元资源化
    在他们的标准中,根据各年级的学习要求,每单元的顺序不是按照教学顺序排定,而是针对本年级层次的绩效指标排定。这些单元所提供的教学思想可以延伸到很多课程领域,用以支持讲授某个具体的主题或观点。也就是说,他们的教学内容是互相穿插的,而不是我们教材中体现出的直线式编排法。根据书中所提供的案例发现,不管是在哪个年级,其中都有很多都在一个活动中用到了多种不同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字处理、网络应用等,如果按照我们所现行的教材编排方式,那么在低年级显然是不能完成的。由此可见,我们这种模块化的直线式编排法是有必要思考改进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对苏教版小学信息教材的几点想法
  (一)真正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
    在整合思想的指导下,教材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信息技术知识,其次是信息素养知识,最后是学科活动。其中信息素养知识是信息技术知识还是学科活动中,都要有所体现,它的内容同其他两项是相融合的。所以,基于整合思想的信息技术教材应包括两部分,一是计算机知识,二是学科活动,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教材目标同学科目标相联系,教材内容同学科内容相联系,学科教师可以选取其中有用的部分开展教学;(2)教材内容的单元章节具有独立性和连贯性:把信息基础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明确每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以及完成后应达到的目标,使每一部分知识自成体系,又具有一定的整体性;(3)教材具有开放性,学校或地方的各学校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二)尽量采用螺旋式编排法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虽然对教材内容作了一些整合,但编排结构基本沿用旧版本的直线式。通常教材内容的编排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直线式主要指将学习内容模块化(如操作系统、绘图、文字处理、演示文稿、互联网等),同一类学习内容集中一段时间学完,然后再集中时间学习别的内容。而螺旋式主要指将学习内容按照其深浅程度、难易程度、可接受程度区分开来,将程度相近的内容、相关的内容(如学习字处理软件时必然会与一些操作系统的内容相关)放在一起学习。完成后,下次再将同样的内容在更深的层次继续学习。
    如果小学教材采取直线式编排,长时间的学习某一类知识技能,一方面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初步掌握计算机技术,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疲劳,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螺旋式的编排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很短时间就掌握计算机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达到实用水平,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为信息技术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信息技术课的各块内容,越学得深,越需要更多的相应知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及其教育应用,并把它放到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地位。德国外长金克尔1997年初就强调,知识和教育在未来知识经济中越来越重要,德国必须改革其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美国教育部1994年就发表了一篇有关教育技术的报告,题目就是“用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组织还成立了一个教育改革学术季员会,专门致力于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教育技术一直是美国实施改革计划的最有力的措施。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国际走势,我国应该拓宽我们的教育信息化的国际视野,立足国情,把握跨世纪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方向。
    开发新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需要将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以及对之的态度融合在一起,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进程,兼顾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将模拟操作、任务驱动、研究驱动结合起来,形成几个学习循环。通过循序渐近的学习,学生在从简单的模拟操练到复杂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培养高级认知智慧和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巧),从而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和有目的地使用计算机,并能够将信息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与理论学科有着很多区别。而且,信息技术发展异常迅速,比其他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要快得多。曾有一位教师说,如果我离开数学教学十年后再回去教课,还可以胜任。但如果我离开信息教学五年后再回来教学,就要重新学习了。因此就有老师提出:信息技术课的教科书一定要像传统的教科书吗?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使用的是:书+活动记录本+评价手册+……?确实。信息技术学科相对其它学科有着很多自身的独特性。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要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去生活。这样一本综合性的“书”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更实用。

 

【参考文献】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1997年10月教委颁发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
[2]蔡青.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理念
[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问题.中国电化教育,2003.5

    上一篇:信息素养下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