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朱熹的“重理”“尚德”对大学生德性培养的意义
朱熹的“重理”“尚德”,对人的品质形成中道德自律品格的重要性的强调,仍值得者依重和借鉴。其必要性是由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决定的,其现状,不妨略举一二:
1.重智能。轻修身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在与青年和青年学生交往中谆谆教导青年“要牢固树立远大志向。努力掌握过硬本领”、“要有远大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总书记和总理的这番话是极有针对性的。当今大学生群体中就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并非如此。他们仅从自身的发展考虑,只注重自身的智能培养,而忽视甚至轻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典型表现为:对智能锻炼性活动积极热情,唯恐落人之后.为争名额,为上名榜而争相自荐,有的甚至不惜花钱拉票:而对一些促进自身道德修养和文明习惯养成的活动,则表现出冷漠、消极,甚至逃避、抵制。
2.重功利。轻德行
根据一份在大学生中进行的报告反映,大学生中不赞成但理解“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请客,送礼、塞红包等行为的”占调查对象的51%;63.9%的同学在回答“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选题时,选项是“高收入”: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选项中许多同学写上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和“后希望能马上找到一份条件舒适、工作稳定、高收入的体面工作。”对于这些过于现实的观念。不能说其没有一点合理之处。但其中看不到任何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相反却隐藏着学生们过多急功近利的思想内容,这不得不令人担忧。在针对大学生作弊现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同学对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受调查学生中。有3.04%的学生曾因作弊而受过处分;27.6%的学生曾作弊而未被发现;10.65%的学生曾有作弊动机但未能实施。这些数据加在一起竟达到受访学生总数的41.29%。比例之高,委实让人惊骇。试想,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使大学生走出“重功名,轻德利”的误区,将会面临怎样的未来?
3.重享受.轻奋斗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吃苦耐劳”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今天,这一美德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似乎难以发现。一些学生津津乐道的是餐馆之美味,网吧的刺激,交异性朋友甚至是“恋爱”的乐趣。或者是通过某种手段获得高分的得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他们贪图享受,不愿劳心受累。全国政协常委副长潘玉贵在一份关于青少年的调查报告中说。有些青年宁愿做“啃老族”也不愿自食其力,宁愿当“二奶”也不愿嫁穷人。还有的“农二代”忘掉了他们父辈敢于拼博、奋斗的精神。最近笔者的朋友向笔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大专在校生,三年内不仅“通过”了专科各门功课考试,还一举拿下了大本的自考文凭。正当朋友向她表示发自内心的祝贺时。她却津津有味地说出了真实的原委:这一切都是通过采取某种特殊的手段而不用劳心劳力获得的。悲之哉,真让人啼笑皆非!诚然。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整体状况是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可讳言,还存在许多不容乐观的地方,这也正是肯定朱熹的“重理”“尚德”,加强“道德自律品格”修炼的现实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