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找准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相关的结合点
高职学生的总体素质是好的,他们对身边的失范行为极为不满,能嫉恶如仇,从善如流。但是,他们的觉悟有待进一步提高,观察问题比较肤浅,在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自我评价仍然常常表现出片面性,或者过高地估计自己,或者过低地看待自己。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存在和我们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有很大关系。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正视现实,分清主流和支流,从解决学生深层次的问题上下功夫。
(二)找准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结合点
通常,大学生适应大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地位改变导致评价失衡;二是学习方法不适应,不少新生往往因此而掉队甚至退学;三是理想与现实差异导致失望迷惘;四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造成孤独压抑。为了使他们更快适应这一新的环境,首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体会大学学习的特点,逐步摸索并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合理地支配并自己的时间,分清轻重缓急,从全局出发处理好各门课程的关系。其次,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开阔视野,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客观地认识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自我,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关系,并结合自身条件的特点确立相应的目标,在实践中走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成功之路。第三,主动参与班级、寝室、社团等集体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逐步学会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第四,教育学生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主动积累生活经验,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严谨、守时、有计划,尤其是要注意锤炼意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他们勤劳节俭、自立自强,量人为出地安排好个人生活;经常性地向他们传授社交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引导他们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良好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为自身健康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三)找准与学生成才需要相符的结合点
人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有不同的表现。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与其他群体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求学期间,高职生最关注的热点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发展自己,掌握职业技能,使自己尽快成才。他们有强烈的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理想的向往与确立、道德的陶冶与磨砺、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都是与自强、自为的主体意识相联系的精神上的追索。这一内在需要已成为广大高职生奋发学习、积极进取、报效祖国的强劲动力。理论教学应从这个实际出发,从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服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案例分析教学,有效地回答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工作、交友、择业等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找准与时代脉搏同步的结合点
教师首先要深人生活,贴近社会实际,真切把握时代脉搏,了解社会现状和发展规律;其次,在授课中要融人社会热点、难点、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为高职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任何一门学科的吸引力、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课是否贴近学生实际、社会实际、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五)用真理的力量征服学生
高举中国特色旗帜,是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其次,在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要使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教师自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第三,在教育中多引人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造性发展,教师在教育中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对“两课”课程内容的要求,将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新成果不断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