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德育课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系统讲授相关心知识,并进行心理训练、心理。心理健康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那教师如何实施健康教育呢?第一,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由于中职学生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挫折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发泄,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根据这一特点,应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正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三是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第二,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主能力。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自主能力较差。因此,应特别注意帮助其形成自主能力,侧重于引导、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三,注意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职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强,许多心理障碍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用严格的纪律制度规范其行为,帮助其逐步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第四,注意自身形象,起到榜样作用。教师作为示范的角色,应注重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三、针对中职学生观念淡薄的状况,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法制教育
现在有些学生做事我行我素,狂妄自大,不知道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他们甚至不懂得法律是行为规范,任何超越法律的行为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往往当他们身处犯罪的边缘还浑然不知,反而觉得自己讲义气、够朋友。因此,对于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该是通过对现代法律的宣传讲解,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中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应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宣传讲解与中职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以及与其专业有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通则、、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条例等,可以作为对学生常规的普法内容;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法律;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则可作为经贸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法律。二是在学习领会具体法律的立法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维护法律的思想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这才是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法制教学中,德育课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抱着书本不放,始终局限在打点点、画框框上,那么课堂肯定缺乏生机,教师讲得难受,学生学得枯燥,最后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列举贴近学生实际的典型案例,例如青少年中的偷盗、抢劫、吸毒、性犯罪乃至杀人案件,还有打架斗殴、抢劫、敲诈勒索、拉帮结派等都可作用,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从中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迈入,通过“旁听法庭、参加法律援助、观摩执法过程”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接受直观法律教育的机会,培养学生迁移、整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针对中职学生思想现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近年来,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少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担忧,主要是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而且他们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所以,有的中职学生就业后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因此,对中职学生不仅要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体验中提升思想。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中,要高度重视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的教育培养。首先,要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人手,树立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爱国主义教育,能使学生从心底生起对祖国灿烂文明、壮丽山川的热爱,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幸福和陶醉,并油然升华成作为中华一分子的崇高感和骄傲感,乐意为祖国奉献所有,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其次,要从培养仁爱精神人手,陶冶中职学生的道德情感。我国传统注重仁爱精神。仁爱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感,是推动人追求完善人格的动力。中职学生要从自爱、爱人、奉献三个层面培养仁爱精神,丰富情感。第三,要从培养人格气节和进取精神人手,锻炼中职学生的道德意志。中国人民有浩然正气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职学生要强化意识锻炼,形成刚强的独立人格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最后,要从培养自律意识和自立精神人手,养成中职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主要靠学生的自律掌控,自立调节,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行为规范教育,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立精神。
职校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所以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应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专业、岗位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注重对学生认知工具的给予,这样才能体现职校特色,真正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