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从理念上看,存在认知与情感相分离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是:政府制定目标——学校安排课程——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结论——通过进行评价。这种教育模式必然导致见不见人,见集体不见个人,见“整齐划一”不见“自由和个性”的教条化的宣传方式,这与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开放性,与学生追求个性,追求自我价值的普遍诉求格格不入。这种模式重视知识和规范教育,但对学生的情感和体验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大影响着教育效果的实现。
3.从教育方式上看,存在知与行相分离的问题
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上主要以知识的传授的层面,强调的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和规范的体系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的评价只停留在对知识接受的层面,并不关心学生有没有内化吸收,成为其经常性的行为习惯。学生学习到的只是抽象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又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认为学习这些理论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二、突破困境的对策
(一)创造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良好
1.优化家庭、校园微观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子女的个性发展,而且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同时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来影响、陶冶子女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素质和正确的方向;家长更要以身作则,成为高尚思想道德、合理价值观的体现者和践行者,成为子女的楷模。
校园环境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相比,学校环境更容易被控制和操纵,所以在优化思想教育的环境时,应把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作为中心任务。首先,要加强校风教风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约束师生员工的言论与行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与心理氛围。其次,要加强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提供了条件和平台,当前重点要引导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提升品位,提高情趣,形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正向发展的环境因素。第三,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要通过必要的技术、、等手段,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同时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提高他们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优化社会宏观环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与时俱进,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1.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要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目标和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仅仅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满足政治需要为目标,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要注重促进教育对象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主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不仅是向教育对象灌输绝对真理性的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文化精神的自觉活动,产生出自觉行动的原动力,要让大学生主动地认可教育目标,接受教育内容和要求,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2.理论联系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第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内外时事、大事相联系,恰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方法来理解、阐释这些时事、大事,使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减少距离感和疏离感。第二,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受教育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他们解疑释惑。第三,要把课堂教学与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理论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理性思维,正确看待社会、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3.适应时代要求,转变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