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高校现行理论教科书与中学内容重复 考察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体系,不难发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困境并非全然归结为大学阶段的教学乏力。事实上,大学生在中学阶段通过政治课学习,反复背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了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由于中学生在年龄、发展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局限,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往往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流于教条式的死记硬背,难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把握和领会马克思主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以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自觉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可以说,两者在教学目标上的递进合乎教育教学规律。然而,由于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科书的内容框架与中学教材雷同,且基本概念、原理重复,这种情况使得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由于缺乏应有的新鲜感,影响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应有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增加了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困难。
2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既有原因,更有来自现实的挑战。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和时代发展的共同要求,也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的必要之举。
(1)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世界与政治格局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的发展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和特点,给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开放的发展的科学,其不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紧跟时代的步伐,始终严格地以客观实际为根据,不断自我创新和发展。因此,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的理论品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的,又是立足于实践,以服务于人类实践为目的。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决定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不能自囿于固有的思维定势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相反,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传统教学模式落后于时代和现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只有创新,才能克服以往习惯思维的束缚,体现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 由于历史和认知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形成一套固有的模式沿用至今。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而对理论的实践性和社会现实性重视不足。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权威型和单向式灌输。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曾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时代在发展,今天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必然要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和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增强实践性、实效性。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单向灌输方式落后于现实。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如果停留于传统模式,必然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3)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文素质教育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促进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时期党和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远不能适应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据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推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马克思主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内蕴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要彰显其人文价值、人文内涵,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和作用,必须创造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