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简析生命关怀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2)

2017-11-06 02:06
导读:(三)生命关怀能提升理论的实效性 如果把生命关怀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出发点.在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

  (三)生命关怀能提升理论的实效性
  如果把生命关怀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出发点.在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同时,又与时俱进地进入大学生的思想世界和人生问题,以生命关怀的方式引导、教育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困惑、认识矛盾和需求.使学生关注生命,引起共鸣.产生兴趣,继而主动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讨论中,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三、以生命关怀的向度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以生命关怀为突破口。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首先,从关注大学生个体生命出发,关心学生的现实生活。把关怀人的生命作为理论教育的出发点,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反思现实,完善个体的人生发展。其次,要加强学生的认识和辨别是非问题的能力,从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予以阐发,他们形成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他们生活的敏锐性。最后,要张扬大学生的个性,在涉及他们的人生道路、人生理想和目标的问题上更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给予引导,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关怀的,启发学生更好地去追求完善的人格.学会去关心他人,关注的发展。

  (二)给予教育者角色定位,将生命关怀融入其中
  第一,要充分认识、深入理解生命、生命价值和生命关怀的意义。教师对生命、生命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生命关怀渗透的程度,从而也就决定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与接受的深度。只有教师对生命的感悟和深入理解。才能让学生在理论教育的课堂中感受到生命的关怀,继而运用到实践中去。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第二,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改变教授方式,尊重生命。教师与学生应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摒弃用高姿态压制学生的方式,让学生也能参与到课堂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神情严肃。“满堂灌”,整个课堂氛围沉闷,这样的教学要提高其实效性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转变上述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尊重生命,接纳并张扬学生的个性,在理论教育中进行生命关怀。

  (三)引导生命关怀教学,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模式
  在过去的理论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对大学生的实际关注不够,特别是忽略了生命关怀.这是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也是导致大学生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在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素质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大学生的实际,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组织教学。因为大学生是理论知识的接受者和实践者。作为教育者,要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改革,一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单向式教学方法.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贴近生活的、能够循序渐进的案例教学、启发参与式和辩论式等教学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关怀式的教学。二是要改变板书式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的应用教学,关怀学生,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的目的。

  总之.生命关怀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尊重生命、尊重学生、充满理解和关怀的课堂,而不是那种毫无生机、压抑的课堂,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主体性得到尊重的课堂。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堂里,既能学习并领会其中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接受生命关怀熏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上一篇:试论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