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2)

2017-11-10 01:11
导读:3.课程评价单一片面 对于国贸实务双语课程的评价,还没有形成自身一套系统的模式,大部分仍沿用传统教学的评价模式,即对于教师而言.主要以学生

  3.课程评价单一片面

  对于国贸实务双语课程的评价,还没有形成自身一套系统的模式,大部分仍沿用传统教学的评价模式,即对于教师而言.主要以学生的课堂教学满意度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主要以传统的期末成绩来衡量其学习质量。

  三、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的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后现代课程观主张个性解放,重视差异性,提倡师生对话、交流、互动、多元评价等正好切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弊端所在的举措,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

  1.课程目标具有“生成性”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在结构,把教学目标基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双语课程,教师应以简单渗透的形式,只用讲解重要的专业术语和关键词,克服学生由于问题而形成的障碍;第二层次,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基础后,教师可以用中英文交叉讲授内容.而对于简单的磋商情景的再现最好全部采用英文,逐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思维的意识;第三层次,教师可采用全英文上课,力求学生能在实际商务活动中自如地用双语思维.自由地切换两种语言。

  2.课程内容具有丰富性

  教师要打破“一本教材走天下”的传统,在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参考相应的版教材,同时注意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使相关知识照应融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网络收集,推荐相关网站和书籍的多种方式.建立起立体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参考学习。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可采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播放真实的英语商务短片,利用辅助软件,邀请外贸公司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丰富课堂。

  3.课程实施走向“会话”性

  根据多尔对教学过程的描述,“会话”是课程的核心.会话引起反思,反思又导向转变。这里的“会话”不仅仅是指简单的对话,实际是指师生间、学生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在国际贸易实双语课堂上,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用少量的时间对专业词汇、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然后采用交际活动法.由易到难、由浅人深地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和讨论。

  4.课程评价具有多元性

  首先。对授课教师的课程评价可通过领导或督导员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或教师自评等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评价主体不完全一样,其侧重点也不一样.从而避免了只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单一的评价体系。其次,对于学生而言,不应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而是应该采用平时考核和最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考核主要体现在: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参与课堂活动的次数、质量。而最终考核可以把口头和书面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为中英文结合。

上一篇:评价蓝图:论课堂学生评价科学化的有效尝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