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自律性;对策
论文摘要:当今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一个新课题,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高等院校的德育工作在网络道德教育中也愈显重要。现从网络道德的含义和特点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宜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网络道德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rat。简而言之,网络道德是使用网络的行为规范。网上的可接受行为与日常生活中的可接受行为大同小异。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言而有信,这种思想在网络中同样适用。
网络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中的道德相比,有其虚拟性的一面,正因为其在虚拟空间中存在,所以具有新的特点,具体如下。
1.1自主性
与现实社会中的道德相比,网络道德呈现出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的特点与趋势。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说明人类的自律意识对道德养成的重要作用。传统社会由于时空限制,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熟人社会”。依靠熟人(朋友、亲戚、邻里、同事等)的监督,慑于道德他律手段的强大力量,传统道德得到了相对较好的维护,人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相对严谨。由此,笔者认为,传统社会的道德主要是一种依赖型道德,是一条由熟人的目光、舆论和感情构筑成的道德防线。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3多元性
与传统道德相比,网络道德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在现实社会中,虽然道德因生产关系的多层次性而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但在每一个特定社会中只能有一种道德居于主导地位,现实社会中的道德是单一的、一元的。而网络道德中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地经常性地冲突、碰撞、融合和重构,导致了多元文化价值的共存,它使具有不同个人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人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达到了融合。
2、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