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煽情、激励、启思(1)

2017-11-13 02:2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煽情、激励、启思(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课堂教学主要借助语言传递信息,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培
课堂教学主要借助语言传递信息,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及个性的主要媒介和最主要的手段方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特别是语文教师如能以娴熟自如、优美生动、富有启迪的语言讲课,那么就会像蜜一样粘住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如淋甘露,使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语言鉴赏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升。马卡连柯也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以相差二十倍。”可见讲究课堂教学语言美对语文教学的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观名师的语文课堂,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课堂教学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他们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他们如诗如画、机智幽默、饱含真情、内涵丰富的教学语言,他们的语言或煽情或激励或给人于思维的启迪……

一、煽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要进入文本角色,挥洒真情是教学语言艺术的根本。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枯燥,缺乏情绪感召力,就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不能使其精神亢奋、思维活跃,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特级教 师于漪 老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时,深有体会地说:“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的精力和真挚的感情。情动于衷而溢于言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深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笔者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绘了烈士归来的悲壮场面,为了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融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煽情的导语,引导学生逐步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与小作者生生相息。请看教学片断: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师:我们日也盼,夜也盼,多么希望爸爸能早点归来,给我拿顶蓝盔戴,那是多么幸福、快乐和自豪呀!现在,爸爸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鲜花去迎接他。但是……

(出示第三自然段 1-3句话及“英雄归来”图片,配上《英雄的明天》音乐,师深情诵读。)

师:孩子们,你们的眼中闪着泪光,能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吗?

生:伤心、难过……

师: 是呀!看到自己至亲的人离自己而去,那是一般的伤心吗?这是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伤心呀!请你把表情写在自己的脸上,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读。

生:集体配乐齐读。

师引读:同学们,还记得爸爸曾经对雷利的承诺吗?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而如今……,生接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师:曾经我们也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而如今……,生接读:我们如约捧着鲜花……

师: 战争这个恶魔夺走的岂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父亲,千千万万的英雄战士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代表所有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孩子,再读这句话。

生:再次配乐齐读。

师:爸爸倒在了维护和平的战场上,但他还有未了的心愿。

生:齐读 4、5句话。

师追问:你们觉得爸爸的这一声声和平是在向谁呼唤 ?

生: (向发动战争的国家呼唤、向一切侵略者呼唤、向一切热爱和平的人呼唤……)

师引读:爸爸这一声声和平由远及近,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他呼唤的是……(生:和平,和平,和平)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师:这一声声和平道出了爸爸的心愿,这一声声和平浸润着爸爸的鲜血,这一声声和平分明就是爸爸生命的写照 !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生:再次配乐齐读 4、5句。

在哀伤、悲壮的音乐渲染下,配上教师深情的范读,煽情的导语,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动情地诵读,学生与作者同泣共悲,父亲那热爱和平、为和平而献身的光辉形象,犹如一座高大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上一篇:农业税取消后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