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3)
2017-11-13 03:11
导读:将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贯穿到专业教育中,从而实现教学手段的融合。也就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来设计教育的特色内容与方法。如对于工科
将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贯穿到专业教育中,从而实现教学手段的融合。也就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来设计教育的特色内容与方法。如对于工科学生,可重点介绍专利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知识,对于文科学生,侧重有关专利管理、商标和著作权保护方面的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侧重的知识产权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有利于达到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目的,提高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竞争意识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如: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介绍本专业中如何申请专利、如何进行专利信息检索等。
3.5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教学体系
高校把知识产权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体系,是推进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必要措施。借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经验,建议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应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或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系统传授知识产权知识。同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规范教学大纲,以及编写高水平的教材。知识产权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应以著作权、专利、商标等法律关系为主线,对不同权利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等进行系统介绍。
北京大学陈章美等教授建议把知识产权基本理论作为大学公共课的一部分,以必修课的方式列入教学计划。
4结语
高校教育具有系统性、正规性特点,是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主要基地。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引导师生树立尊重知识产权成果,增强广大师生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管理和运用的能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校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是促进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不仅能有效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更有助于创造更多的知识产权成果,提升技术创新在科技、经济竞争中的实际效果,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总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上任重而道远。在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克服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并激发他们智力创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