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地理教学的创新教育(1)
2017-11-15 02:4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新课程下地理教学的创新教育(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
摘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文章分析了地理新课程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提出了通过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思路。す丶词 新课程 地理教育 创新思维 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学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科学知识能力、社会评价能力、生活审美能力,还要有独特的创新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ヒ弧⑿驴纬痰乩斫萄Ф耘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不同的课程所起的作用不同。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学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积极的作用。ィㄒ唬┑乩硌У牟蝗范ㄐ,尤其是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放性的素材。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遇到的大致是精确领域和模糊领域两类问题情境。解决精确领域的问题往往只需要运用人类已掌握的具体的
数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模糊领域的问题情境中,比如地理课程中涉及的:温室效应对气候有怎样的影响?再过几十年后,如果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用尽了,人类会怎么办?三峡电站建成后,将会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作用?……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要收集有关的资料,进行思维、归纳、猜想、想象。而这也正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然途径。ィǘ)地理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生理潜能。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们具有高级智力功能。左半球控制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侧重于理论思维;右半球则控制着左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着重于形象思维。人的右脑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智力世界。地球教材、教具及野外实物中有着大量的图像、模型、实体,以逼真的形象和方式经常作用于学生的感觉,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对开发学生右脑潜能具有极高的价值。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及野外观察活动中学生接触到的丰富多彩的地理现象,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以增强感受力、培养观察力、提高记忆力、丰富想象力,发展思维力,激发创造力,从而促进其生理潜能的开发[1]。ィㄈ)地理学能做到以美启真,完善智力,激发创造。美感不仅能引发愉悦感、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强大动力。还因其形象性特征有利于人们形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补互促的整体思维,有利于完善智力结构并激活创造能力。即“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性条件”(罗杰斯)。所以,美能激活创造[2]。地理学科本身就其研究对象来说,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等诸多的美育内容,它是大美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新课程从审美化的角度把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条件。ザ、新课程下地理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新课改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改变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接受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变学生的“适应型学习”为“创造型学习”[3]。创新型素质教育的实施意味着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成为教学资源,其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引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开展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打开学生心灵大脑的“阀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