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1)(2)
2017-11-16 04:22
导读:(3)我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整体较弱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区只有四所学校的5位信息技术教师参与了省、市、区级立项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
(3)我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整体较弱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区只有四所学校的5位信息技术教师参与了省、市、区级立项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其中有1位教师是自已承担的区级立项课题,即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占全区信息技术教师总数的8.3%,由此可以看出,我区信息技术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比例也是比较低的,也说明了信息技术教师科研意识的淡薄。
2.影响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的因素
综上所述,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已形成一定的风格,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平,具备进行研究的基本条件,但在教学研究与科研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处于较弱的状态,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呢?分析各方面的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认识的片面性
很多教师认为教育教学研究就是科学研究,认为教学研究就是做课题,要有研究的计划与成果报告,觉得自已对这方面不太懂;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是学校的事情,是校长或教科主任的事情,对普通教师来说没必要;还有些教师认为教科研是教科研部门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与中小学教师无关,中小学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了,孰不知,上好课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不进行教学研究怎么能上好课呢?
还有些教师仅仅是为了评职称才去写论文。其实,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只有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实现既提高教学水平,又提高自身素养的目的。
(2)理论知识储备不够
教育科研不同于具体的技术操作,而是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和实践,必须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包括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调研分析、总结经验、写作论文等具体能力。同时还要求具有从事科研的信心,面对困难不畏缩,有勇于探索、不断自我完善的毅力和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自信等。
当遇到一些问题时,我们想通过研究来寻求解决的策略,但由于缺少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不太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往往使我们不知如何入手,所以很多时候是有一些想法,但往往只是想想,而不会深入去思考,更谈不上去研究了。虽然我们以前在大学里学过
教育学、
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但都是纸上谈兵,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将这些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但我们往往却忽视这些理论,认为没什么用处。而只有参与了教学研究才会体会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问题意识不强
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上的差异性问题?”、“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发现学生玩游戏怎么办”、“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中的不良信息”等等,面对这些“困惑”,多数数信息技术教师平时也只是说说而已,却不善于及时“抓住”这些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处理,从中选择出自已可以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缺少进行教学研究所必需的问题意识。
(4)合作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始终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中,一方面是多
数学校只有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他们是被忽略的对象,习惯于独立做事,有时为了帮助别人做课件、为了学校的活动、为了别人的公开课等,不得不放弃上课而去为他人服务,这种现象无形中使信息技术教师产生了一种与世无争、得过且过的心理。另外,在教学方面,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也是无法交流与沟通,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在内说,信息技术课我听不懂,来听课也只是凑个热闹等等。诸多的因素形成了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几乎没有机会与人合作,相应地造成合作意识的淡薄。而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与人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5)研究时间不足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里一直充当着多种角色:信息技术教师、网管员、电教员……一般来说,只要跟电有关的事,都少不了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用教师自已的话说就是“打杂的”,自已的本职工作——信息技术教学反而变得最不重要了,经常会出现这些现象:学校有什么大型活动,信息教师要充当媒体管理员,信息课被停掉;同样是区级新课程培训,其他学科若在某个学校进行培训了,该校的信息教师就只能留下管多媒体设备,自已学科的培训因而不能参加;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经常会有信息技术教师因学校有事请假,甚至在教研活动当中被学校叫回去帮助其他学科教师修改课件等等。总之,工作的繁忙,角色的众多,加上学科的特殊性,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几科没有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更无暇顾及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