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学生心灵 追求完美课堂(2)
2017-11-18 01:48
导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到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让学生自己提出操作难点,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自主评价,助推提高
自主评价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己为中心,对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成果进行自评和自查。一方面通过自评,可以把自己与过去进行比较,确认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通过自测和优秀成果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
自主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高。学生自我评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交往的能力,鼓励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与竞争,又激活了课堂学习的气氛。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激发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发挥,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区别定位,有效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与发展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何更好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评价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每一节课中学习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个性有不同程度的“张扬”,这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自主评价,让“自主探究性学习”和“自主评价”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放飞学生心灵,追求完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