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有关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的思考(1)

2017-11-19 02:3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有关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的思考(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良好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
摘要:良好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高校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间教与学的教育关系,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和双方应履行的道德义务关系.文章以高校师生关系的内在涵义和重要意义为切入点,指出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首先必须客观认识高校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三个方面指明了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即:阐述了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前提—相互尊重和理解;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角色定位;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教书育人.
关键字:高校师生关系 主体地位 教书育人 高校师生关系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性
1.科学内涵
师生关系包括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之中,它又是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达成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教育关系;也有情感行为表现的心理关系等。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前者通常被称之为指导者,后者被称为学习者,高校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通过知识的传授,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目的,同时,教师的言谈举止也潜在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变化。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学生的反应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一定的影响。学生通过提问和与教师进行讨论,可促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而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也会使教师感到自我加价值得的实现。
2.建立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而高校师生关系则体现着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忽视了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势必影响人们从高校师生关系这一角度对高等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准确的把握.高校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而且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途径和学生学习环境及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性格、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全面而深刻的.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中国20世纪50年代受到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师生关系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填鸭式教学。而十年动乱期间,教师成了学生批斗的对象,高校师生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损害。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州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十项原则内容,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中重要因素。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建立一种良好的高校师生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础
二.高校师生关系的客观定位
要建立合理的高校师生关系,首先要能够客观认识高校师生关系。
1.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严重扭曲的师生关系里,教与学并未有机统一起来。学生被当作一个消极装纳知识的“容器”,教师拼命教、赶速度,学生背书本、忙考试。这就是以教为主的思想,同样在教育史上也曾出现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高校师生的教育关系中,学生对高校教师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教师的教之功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之功是无限的,因此要重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的主是主动的主,独立自主的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为什么?教师不仅要教书尤其要育人,教师不仅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要把握教育方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等。教师站的更高一些,看的更远一些,在教学活动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大学教师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播等方式发挥的;学生的主体作用除了以积极能动的学习这一形式得到表现外主要是通过独立的自主的以及带有探索性的学习得到实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必须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前提下实现两者的统一。
上一篇: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反思(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