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阶段性与突破口(1)
2017-11-19 05:19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阶段性与突破口(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用,用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用,用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用来提高
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用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而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突破口和落脚点都是在课堂。正如
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蒋国珍所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不是将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而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将技术应用于课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能谋求一夜之间,应用花开遍地。
苏州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也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远程培训、机器人制作等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日积月累后才有了今天广泛的应用范围。
虽然信息化的重点是应用,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用,否则会适得其反。——编者
关注应用之思考
为什么日常教学中教师很少使用信息技术,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有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技术装备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合适的教学资源,并提出“资源建设是重中之重”,类似的表述还有:“硬件设施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所谓“路”和“车”的问题),人才培养是关键”。而我们在北京部分中小学的研究表明,即使有了软硬件,有了较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也不一定就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普遍、持续地用起来,真正发挥作用。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困难和障碍,首要障碍并非是缺乏适当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不是将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而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在课堂,突破口是课堂教学的信息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要让信息技术真正进入日常课堂,绝非是一个简单的“路”和“车”的问题,“路”和“车”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非教育、教学层面的问题。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技术操作阶段、技术采用阶段和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虽然不同学校、不同老师在各个阶段所经历的时间、遇到的问题各有差异,但每一阶段都有其突出的障碍,我们称之为“坎”,每一道“坎”都可能将信息技术挡在教室之外(见下表)。每当越过一个障碍,都让人感到柳暗花明,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障碍又会凸显。
“整合技术”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第一个突破口
出于对信息技术的新鲜感或对教育信息化的期待,大部分教师都很愿意尝试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在经历了最初的几次挫败后,大部分教师在第一阶段即选择放弃,事实上,这些教师根本就没有进入到“寻找合适的资源”的状态。在很多教师看来,电脑、投影仪等只是“设备”(这些设备也的确就是些通用设备),而非“教具”,它们与日常使用的粉笔、黑板完全没有关联,并非完成日常教学任务所必需之用具。这种现象与微波炉在一些家庭基本闲置的状况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尽管
说明书上介绍它能烹饪出多种美味佳肴,但是,没有多少中国人愿意放弃“火 锅”的煎炒烹炸。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课堂教学信息化遇到的首要问题不是缺“米”(教学资源),而是新“炊具”不好用,或者不习惯用新“炊具”,不会用新“炊具”。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有“米”,“巧妇”也难为之。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将信息技术挡在课堂外的是“技术”本身,不合理的技术方案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第一重障碍。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解析数字
化学习环境对我国中小学校发展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