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2)
2017-11-21 01:32
导读:为使按课题组织教学活而不乱,该校开发出一系列独特有效的教学程序和管理办法。每学期开学前,一个 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计划小组负责确定本学期的
为使按课题组织教学活而不乱,该校开发出一系列独特有效的教学程序和管理办法。每学期开学前,一个 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计划小组负责确定本学期的主题。这里的“主题”(theme )指的是一个由若干涉及到技 术内容和社会因素的相关问题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可能是一种带来经济效益和
就业问题的技术变革,例如某个 生产环节的自动化;也可能是一个带有经济、政治或社会性质的大问题,例如能源危机、欠发达国家的供水问 题。 在一个主题下, 再细分出许多个相关的小问题(problem)。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用以验证理论的练习题 , 而是一时找不到满意答案甚至根本没有答案的实际问题,有些则是教师的研究项目的子课题。学生从中可选 择一个问题作为学期课题(project)。 一旦某个学期的主题确定下来以后,它就是该学期所有教学活动的共 同核心。除了阐释主题外,计划小组还要据此安排课程、确定必修课,以及与主题有关的辅助活动计划。所有 这些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主题及其问题的性质和范围的理解,为学生选择课题和完成课题打好基础。如下图所 示:
在主题这个综合体内,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选择了相同或相关的问题的学生经过一二周的交往, 彼此认识,形成课题小组。在科技学院,每个年级依此方法在每个学期初先形成有50—100 名学生的大组。每 个大组是一个教学管理单位,负责安排人员和分配用房。大组下分若干个有6—8名学生的课题小组,每组配备 两名教师(导师和副导师)和一间小组工作室。小组成员的课程表大致相同。不上课时,他们便聚在工作室一 起搞课题,因而,小组工作室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如果计划小组安排的课程没有满足某个小组的特殊需 要,那么,该课题小组可以要求增设特定课程。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从主题的内容上说,主题的确定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基础教育年的主题一般是比较宽泛、简单的。随后 各个学期的主题则是针对特定分支的,必须符合该分支的专业目标。由于每个课题小组自选课题,在学期末他 们在专业上的收获往往互不相同,但也绝非迥然不同。其中主题发挥了调控作用,使得自选或专门化局限于可 接受的范围之内。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