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其应付

2017-11-23 04:1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探析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其应付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诚信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
摘要:诚信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湖北十所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由此提出了若干应对之策。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教育对策
  
  诚信在中国人的道德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亦然。《礼记·中庸》写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孟子在《离娄上》中讲道:“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美国华裔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前任院长李开复博士在《一封给中国大学生的信》中开篇第一个大标题是“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足见诚信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诚信教育状况直接关系整个社会的脉动和发展方向。为此,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特组成“高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课题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十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5份,有效率为98.75%。本次调研覆盖了重点本科、普通本科、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等各类高校,调查对象涉及人文社科、理工、医学、体育、艺术等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全日制本科生,并在抽取样本时保证性别、生源地、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的比例平衡。因此,这次调查较为准确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状况,为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和高校诚信制度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诚信制度执行乏力,制度空壳化现象严重。在和被调查学校校方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所有学校都开展了诚信教育,大多数学校建立了诚信档案制度和诚信评价监督制度。然而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您了解所在大学的诚信制度吗”时,只有4.7%的大学生选择“很了解”,20.4%的大学生选择“知道一些”,17.2%的大学生“从来没听说过”。可见,虽然高校普遍建立了诚信制度,但不少制度实际上被束之高阁,不能被服务对象所认知和参与,也不能发挥其制约失信行为的作用。
  2.诚信教育缺乏成效,大学生对诚信教育认同感弱。被问到“您认为这些年大学生诚信教育效果如何”时,只有5.9%的调查对象认为“效果很好”,有59.8%的调查对象认为“效果一般”,选择“没有什么效果”的占27.9%,另有6.5%选择“不好说”。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传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在大学生中认同感很弱。
  3.学校内部管理不到位,存在失信行为。被问及“您对所在大学的教育、管理、服务中诚信状况的评价”时,只有8.2%的大学生选择“非常讲诚信”,16.2%的大学生选择“不讲诚信的事时有发生”,还有11.0%的大学生选择“不好说”。可见,高校作为诚信行为的倡导者和教育者,没有在自身建设上防微杜渐,忽视提升自身的形象力和引导力。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失效原因剖析
  
  1.失信成本低廉,柔性制度不能制约失信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的理性和天性是趋利避害,人本能地从事收益与成本比值趋向正无穷的活动。在市场经济转型期,由于监督惩罚机制的缺失,诚信行为的机会成本递增,失信行为的机会成本却相对低廉,诱使部分大学生“钻空子”。在调查中,当问及“有人认为当前失信成本太低导致许多人失信”时,有15.2%的大学生选择“的确是这样”,有47.0%的大学生认为“有一定道理”,另有14.8%的大学生选择“不好说”,而只有23.1%的大学生认为“不是这样”。当问及“当您可能作出失信行为时,会考虑什么”时,只有24.1%的大学生选择“是否会受到相关处分”,有21.1%的大学生选择:“是否被人发现”,还有19.4%的大学生选择“周围的人是不是都这样”,另有35.5%的大学生选择“其他”。这表明畏惧失信处分的大学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的大学生并不看重失信成本,这是大学生诚信制度形同虚设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谈高考物理题型 下一篇:没有了